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凝抗原用于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流性出血热(EHF)病毒血凝抗原对不同来源的血清进行分型研究,并对其反应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EHF病毒抗体阳性的自然黑线姬鼠、褐家鼠血清、沙鼠免疫血清及EHF病人血清,与野鼠型血凝抗原(A-血凝抗原)或家鼠型血凝抗原(R-血凝抗原)的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工作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广泛地被采用,与直接荧光抗体(DEA)技术相比,它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操作繁锁,加之常出现非特异反应,影响结果的判断。为此,1982年我们开始研究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EHFV抗原,重点放在增加荧光的亮度和特异性的问题上,至1983年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1990~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是我国钩端螺旋体多发地区之一,疫区分布广泛,菌群多,病情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探索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2000年对全省钩端螺旋体病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I)与 IFAT同时检测临床诊断为 EHF 急性期(1周)患者血清183例,疑似 EHF 患者恢复期血清186例(1~6个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14%和78.86%,两法总符合率达99.44%。我们亦检查了非 EHF 发热者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因子1∶10000),脑炎病人2例,两法均获阴性结果。选择确诊为 EHF 患者的血清和 EHF 抗体阳  相似文献   
5.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检查流行出血热抗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常用的抗原有二类:一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动物组织切片,另一类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传代细胞滴片。细胞抗原片虽易受实验室控制,制备安全,但由于它有不易保存及荧光染色过程中易脱落等缺点,故动物组织切片仍普遍被采用。本文比较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一些敏感动物组织中的抗  相似文献   
6.
对人群接种不同剂量的“浙江丁型”钩体菌苗后,两剂量组(1ml、2ml)均未出现全身反应。局部反应,2ml组的中、重反应高于1ml组。免疫后一个月,2ml组抗体高于1ml组;免疫后三个月,七日热型1ml组抗体高于2ml组。1ml组黄疸出血型免后一、三个月抗体GMT≥4价普通菌苗和4价纯化外膜菌苗。阳转率免疫后一个月,黄疸出血型1ml组为73.08%,2ml组为86.10%,七日热型分别为58.55%和67.46%。免后三个月两组均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抗体阴转,但无显著性差异。菌苗接种与否与发病关系:无接种史的发病率为226.70/10万(9/3970),2ml组为160.00/10万(1/625),1ml组免疫人群无病例发生,认为用1ml免疫人群可获得相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恒河猴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不表现任何症状,但有明显的抗体反应,为进一步了解EHFV在猴体的一些生物学特征,我们对病毒在猴体的分布、排出和抗体产生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