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腹部推拿历史悠久,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在欣欣然间解除患者病痛,深受患者欢迎。然而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以及腹部推拿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严重的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目前腹部推拿可见于全国各处,但影响面小,且在理论、操作手法、取穴、操作顺序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目前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腹部推拿流派进行客观对比,分析各派优势手法、技术、理论等优劣,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腹部推拿体系,提高腹部推拿疗效,扩大腹部推拿影响范围。并为下一步继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区Ca~(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腹部推拿干预CFS的中枢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腹推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方式建立CFS模型。腹推组给予按"关元",摩"中脘"穴两手法治疗20 min,以上治疗均为每天1次,连续14 d。空白组与模型组不施加干预措施,模型组抓取固定。观察大鼠体质量,通过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的行为学,利用Fura-3/AM荧光探针法测定海马内Ca~(2+)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海马区MAPK、ERK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腹推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较低,海马区Ca~(2+)浓度、MAPK、ERK蛋白表达较高(均P0.01)。腹推组和模型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腹推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与模型组比较,腹推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腹推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升高,海马区Ca~(2+)浓度降低(均P0.01),而MAPK、ERK蛋白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推拿干预CFS的机制可能与平衡海马内Ca~(2+)浓度,下调MAPK、ERK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用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有免疫、抗抑郁、抗病毒、大剂量维生素等营养补充、认知行为治疗及心理咨询等疗法,但疗效尚无明确定论。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在改善疼痛、疲劳、情绪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基于此,该文在系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及针灸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治疗机制多集中在改善细胞代谢、能量代谢、五羟色胺水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NK细胞及海马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