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布托啡喏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90例ASAⅠ级早孕妇女,随机均分为三组,布托啡喏+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单丙泊酚组(C组).记录三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体动、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组患者术中体动明显少于C组(P<0.01);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1).与B组相比A组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少于B组.结论:布托啡喏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麻醉,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镇痛效果显箸,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麻醉诱导和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麻醉诱导:PR组丙泊酚2~3mg/kg、瑞芬太尼1μg/kg,然后泵注0.5μg·kg-1·min-1;PF组丙泊酚2~3mg/kg、芬太尼2~3μg/kg。麻醉维持:PR组丙泊酚75μg·kg-1·min-1、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瑞芬太尼给药速度和丙泊酚靶浓度;PF组丙泊酚75μg·kg-1·min-1,于手术开始前加芬太尼4~5μg/kg,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时同时停麻醉药。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后5min、手术结束时的HR、MAP。记录诱导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PF组气管插管后和气腹后5min的HR增快、MAP升高(P<0.05);与PF组比较,PR组气管插管后和气腹后5min的HR减慢、MAP降低(P<0.05),且诱导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较之复合等效剂量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清醒快、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3.
王芳  朱小存  陶巧建  陆梅  唐昊 《安徽医药》2021,42(1):59-61,6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12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继发性不孕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继发性不孕组(n=48)和无继发性不孕组(n=80),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为37.50%;继发性不孕组患者年龄>35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程>3年、人工流产史、双极电凝止血、输卵管病变、单侧病变患者对侧卵巢功能异常的构成比均高于无继发性不孕组,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的构成比低于无继发性不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5.171,95%CI:2.038~13.118,P=0.001)、病程(OR=4.297,95%CI:1.661~11.118,P=0.003)、人工流产史 (OR=5.160,95%CI:2.124~12.539,P<0.001)、双极电凝止血(OR=3.762,95%CI:1.783~7.939,P=0.001)、输卵管病变(OR=4.518,95%CI:1.656~12.324,P=0.003)均是腹腔镜剥除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术后促排卵药物应用是其保护因素(OR=0.576,95%CI:0.418~0.793,P=0.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后继发性不孕的风险高,年龄、病程、人工流产史、双极电凝止血、输卵管病变均是其危险因素,但术后应用促排卵药物可减少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王芳  朱小存  陶巧建  陆梅  唐昊 《安徽医学》2021,42(1):59-61,6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淮安市淮安医院收治的12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继发性不孕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继发性不孕组(n=48)和无继发性不孕组(n=80),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为37.50%;继发性不孕组患者年龄>35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程>3年、人工流产史、双极电凝止血、输卵管病变、单侧病变患者对侧卵巢功能异常的构成比均高于无继发性不孕组,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的构成比低于无继发性不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5.171,95%CI:2.038~13.118,P=0.001)、病程(OR=4.297,95%CI:1.661~11.118,P=0.003)、人工流产史(OR=5.160,95%CI:2.124~12.539,P<0.001)、双极电凝止血(OR=3.762,95%CI:1.783~7.939,P=0.001)、输卵管病变(OR=4.518,95%CI:1.656~12.324,P=0.003)均是腹腔镜剥除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危险因素,术后促排卵药物应用是其保护因素(OR=0.576,95%CI:0.418~0.793,P=0.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剥除术后继发性不孕的风险高,年龄、病程、人工流产史、双极电凝止血、输卵管病变均是其危险因素,但术后应用促排卵药物可减少术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