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呼出一氧化氮检测(FeNO)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ACOS)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68例ACOS患者(ACOS组),64例哮喘患者(哮喘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80例同期体检健康不吸烟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FeNO、嗜酸性粒细胞、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FeNO对ACOS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eNO与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OS组FeNO、嗜酸性粒细胞、ESR、CRP、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数值明显高于COPD组与对照组,但低于哮喘组(P均0.05);FeNO对ACOS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与嗜酸性粒细胞、ESR、CRP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eNO对ACOS、哮喘、COPD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能够作为评估患者体内炎性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各种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34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男199例,女14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外结核并发感染部位等临床特征,同时对痰菌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比较分析并发不同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结果 347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中,中位年龄33(24~52)岁,其中高发年龄为20~39岁,占41.8%(145/347)。常见并发肺外结核的类型依次为:骨关节结核112例(32.3%,112/347),淋巴结结核96例(27.7%,96/347),结核性脑膜炎82例(23.6%,82/347),结核性腹膜炎23例(6.6%,23/347),结核性心包炎9例(2.6%,9/347),肠结核8例(2.3%,8/347),泌尿系结核和结核性多浆膜炎各5例(各占1.4%,5/347),肾结核2例(0.6%,2/347),脾结核、女性盆腔结核、肝结核、附睾结核和鼻结核各1例(各占0.3%,1/347)。并发骨关节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和其他类型肺外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7(26~60)岁、26(20~42)岁、34(25~50)岁、26(20~46)岁和47(31~66)岁;上述各组中位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6.25,P=0.000)。347例患者中有189例患者进行了痰培养,对其中7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总体耐药率为44.3%(31/70),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11.4%(8/70)、2.9%(2/70)和30.0%(21/70)。 结论 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累及部位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累及部位为骨关节、淋巴结和脑膜。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总体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在助产术中的护理技巧。方法:从150例使用胎头吸引术助产的产妇中总结施行胎头吸引器的体会。结果:150例施行胎头吸引术助产的产妇一次吸引助产成功者有144例,占96%,2次及以上吸引成功者有6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胎头吸引术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及时清理胎头露出位置和方位。正确的放置和使用吸引器,才能确保吸引成功、母子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机制。方法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5株MTC标准株和33株NTM标准株的PNB代谢产物。结果 33株NTM标准株均可将PNB还原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而5株MTC标准株则不具备该能力。结论 PABA是PNB的代谢产物之一。NTM能将PNB还原为细菌可利用的PABA,因此能够耐受PNB;MTC不具备该能力,因而不能耐受PNB。这可能就是PNB选择性培养基用于鉴别MTC与NTM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浙江省洞头县某校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进行调查,评价预防控制措施,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等,对该起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和调查处理。结果此起疫情发病人数为101人,罹患率为19.69%,学校有9个年级,各年级均有发病。全校19个班级有14个班级有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73.68%。2009年11月17日出现首例患者,12月2日发生最后1例患者,整个疫情持续16天,发病高峰在11月22~23日。11月20日洞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发病人数逐日下降。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暴发,疫情处理参照《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措施得力,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2(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s 2,NAT2)基因多态性的性能。方法 选取于2015—2016年到福州肺科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371例和355例。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应用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NAT2基因rs1801280(341T→G)、rs1799929(481C→T)、rs1799930(590G→A)和rs1799931(857G→A)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DNA测序分析法[分析NAT2基因的rs1801279 (191G→A)、rs1041983 (282C→T)、rs1801280(341T→C)、rs1799929 (481C→T)、rs1799930 (590G→A)、rs1208 (803A→G)和1799931 (857G→A)的7个SNP位点]对研究对象进行NAT2基因型分析,并根据NAT2基因型进行NAT2代谢类型的推断分析。结果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与DNA测序分析法分析7个SNP位点推断NAT2代谢类型的结果完全一致。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从DNA制备、PCR扩增和熔解曲线分析的整个检测过程需要2.5h。共检测到NAT2 *4/*4、NAT2 *5/*4、NAT2 *6/*4、NAT2 *7/*4、NAT2 *5/*11、NAT2 *6/*11、NAT2 *7/*11、NAT2 *5/*6、NAT2 *6/*7、NAT2 *5/*5、NAT2 *6/*6、NAT2 *7/*7、NAT2 *5/*7等13种NAT2基因型。福州肺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37.20%(138/371)、42.32%(157/371)和20.49%(76/371);北京胸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中,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27.89%(99/355)、54.65%(194/355)、17.46%(62/355);两组人群的乙酰化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37,P=0.003)。所有的快乙酰化代谢人群均携带NAT2 *4/*4基因型[100.00%(237/237)],而慢乙酰化代谢人群主要携带NAT2 *6和NAT2 *7的单倍型[90.22% (249/276)]。 结论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检测NAT2基因型具有结果判读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中国地区人群的NAT2基因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使用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时不同报告时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2010年1-6月笔者收集采用绝对浓度法于37℃含INH的L-J培养基上培养4周时无菌落生长、时间延长至6周后才生长的13株菌株(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这些菌株来源于11例结核病患者(2例患者的菌株在低浓度和高浓度INH时均有菌落生长);同时收集这11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敏感株作为对照菌株,共计24株菌株.进行比例法药敏试验和PCR菌种鉴定,并利用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um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MIRU)和结核分枝杆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选择对照菌株和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MRIU分型不同的3株菌株进行人工模拟不同浓度INH时混合的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进行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观察不同报告时间(4周和6周)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4株菌株经PCR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比例法药敏试验中13株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均对INH耐药,11株对照菌株均对INH敏感.3例患者的对照菌株和含药培养基延迟生长菌株Spoligotying分型属于不同型别,分别为北京基因型和T2型、北京基因型和H3型、北京基因型和T2型.人工混合感染的3株菌株比例(临床株:H37Rv)小于1∶128时可能会出现4周无菌落生长而6周有菌落生长的结果.结论 对药物敏感性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当耐药菌株的比例较低时,可能造成不同报告时间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并评估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多重PCR方法。 方法 应用分别针对MTBC的oxyR-ahpC基因间隔区、MTBC和NTM的rpoB基因可变区的3对分枝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为473 bp、235 bp和136 bp。应用该多重PCR方法对6株MTBC标准株、50株NTM标准株、312株MTBC临床分离株和300株NTM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初步菌种鉴定。 结果 经多重PCR 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MTBC标准株473 bp和235 bp片段均可见,NTM标准株仅见136 bp片段。312株MTBC临床分离株中,310株扩增出473 bp和235 bp片段,敏感度为99.36%(310/312),特异度为99.32%(294/296);300株NTM临床分离株中,294株扩增出136 bp片段,敏感度为98.00%(294/300),特异度为100.00%(310/310)。 结论 该多重PCR方法可检测并鉴别MTBC及NTM,具有高度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有可能作为鉴别MTBC与NTM的有价值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患者的6rain步行距离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