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年,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对房颤的命名和分类达成了共识,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具体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国内永久起搏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现状.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于2012年1月至3月通过电子邮件将问卷发至各中心负责人.若回复的资料有疑问或不确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专门调查人上门等方式进行资料核对,获得准确信息.结果 共收到135个中心回复的有效调查表.112个中心(82.9%)在术前(含术中)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14个(10.4%)中心仅术后预防应用,9个中心(6.7%)术前术后均未预防应用抗生素.79.2%的中心选用头孢一代或二代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其余中心分别使用了头孢三代(6.7%)和喹诺酮类(2.2%)抗生素.74.1%的中心选择在术前0.5 ~2.0 h开始应用抗生素,3.7%在术中应用;其余中心分别在术前3~6 h(5.2%)和术后(10.3%)才开始应用.术后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也各不相同:7.9%仅术前应用1次,13.5%持续应用超过72 h,其余99个中心(78.6%)抗生素应用持续时间在24 ~ 72 h.35.6%的中心术中应用抗生素液冲洗囊袋,其中大多数(81.3%)选择庆大霉素注射液稀释冲洗囊袋.结论 心脏起搏器围术期抗生素应用仍不规范,是否应用抗生素、抗生素选择种类、开始时机以及持续时间均因中心而不同.大多数中心都在术前预防性应用了抗生素,并选择抗菌谱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术后应用抗生素的持续时间和抗生素液冲洗囊袋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于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4.
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CRT和ICD功能的CRT-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CRT-D的临床应用.方法 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CHF患者,合并左束支阻滞、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且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接受组织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后,接受了CRT-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D.左心室起搏导线植入到心脏后静脉3例,心脏侧后静脉1例.术中测试除颤能量≤20 J,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34增加至0.42。结论 CRT-D植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其安全性肯定.鉴于其显著疗效,建议同时满足CRT和ICD适应证的患者应该接受CRT-D治疗.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室晚电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心室晚电位(VLP)、心律失常事件(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145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5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0例)进行信号平均心电图的定性分析和24小时Holter监测,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长期随访观察。119例(失访26例)随访14.1±7.1(4~36)个月,发生AE7例。VLP阳性者AE发生率25%(4/16),明显高于VLP阴性者AE的发生率2.9%(3/103),P<0.001;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之间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果提示VLP与AE密切相关,但VLP、AE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起搏系统感染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国内和国外报道分别为2.1%和0.4%~6.0%[1].起搏系统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了解起搏系统感染的病因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将会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由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起搏电流所引发的后除极而导致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与远期预后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我院导管室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左室造影证实LVEF≤35%,出院诊断明确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电图记录的QRS波时限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QRS时限120ms组,QRS时限≥120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远期预后。影响全因死亡、心脏移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21例,5例患者失访,916例患者完成研究。入选患者中QRS时限120ms患者835例(91.2%),QRS时限≥120ms患者81例(8.8%)。与QRS时限120ms组比较,QRS时限≥120ms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加;心功能分级有所减低;房颤病史更为常见。916例患者随访9-58月,49例(5.3%)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发生全因死亡、新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再入院,心脏移植事件总计96例(10.5%)。Cox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35%,QRS时限≥120ms,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移植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LVEF≤35%缺血性心肌病患者,QRS时限≥120ms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心衰再入院、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心脏移植事件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临床注册研究是近期国内外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临床研究形式.美国国家心血管病数据注册系统于2005年开展了针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注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目的是在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建的统一数据库平台基础上,开展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和导管消融治疗注册系统.基本原理 根据研究要求,建设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信息与研究平台的专用网页.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化、信息化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平台,对研究中各个子项目的数据进行数据监查、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设计方案 为前瞻性的、多中心的、开放性注册研究,共有24家医院参加研究.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筹建的统一数据库平台,设计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注册系统,包括植入型器械治疗注册系统以及导管消融治疗注册系统.前者包括心脏起搏器、IC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植入登记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后者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手术登记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结论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数据库平台建设将有助于规范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临床行为,实现网络数据库与临床工作平台的合理对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植入性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和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50%~75%的CIED患者可能需要MRI检查。但由于MRI检查中的磁场和能量会 导致电子装置不可逆的损害,因此,CIED患者一直是MRI扫描的禁忌。2009年,磁共振兼容起搏器被用于临床。与 传统起搏器相比,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在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构造方面都做了一系列改进,从而大大减少磁场对起 搏系统的影响,使得患者可以安全地接受磁共振扫描。当然,随着临床应用增加,人们对磁共振兼容起搏器认识亟待 提高。文章从磁场对起搏系统的影响,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构造的改进,不同制造商的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特征以及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今后的发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