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和ES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26例研究对象,患者病变直径≥2 cm时,手术时间均长于病变直径2 cm(P0.05)。在不同病变直径中,ESD组患者手术时间均长于EMR组,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高于EMR组(P0.05)。在病变直径≥2 cm时,EMR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低于病变直径2 cm(P0.05)。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ESD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低于EMR组,CD3~+和CD4~+水平高于EMR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穿孔、吻合口瘘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显著,对机体应激反应较小,术后复发率低,但出血率较EMR组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早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食管早癌行ESD治疗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评估。结果:110例患者均成功地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时间(20~420)min,平均(78±32)min,切除病变直径(0.8~10.0)cm,平均(3.2±2.8)cm。整块切除率96.4%(106/110),治愈性切除率92.7%(102/110)。术后共出现出血3例,穿孔3例,肺部感染2例,食管狭窄9例。术后4例患者出现复发,行第二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年生存率100%,5年生存率95.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管炎患者血清淀粉酶(AMS)水平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ABP伴胆管炎患者110例,对于ABP伴胆管炎患者24 h内进行急诊ERCP术,无法耐受或拒绝ERCP术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与ERCP组,保守治疗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ERCP组行ERCP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MS、血清脂肪酶(LPS)水平变化、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AMS、LPS水平均下降,且ERCP组患者治疗第5天AMS、LPS水平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下降,且ERCP组患者治疗第5天上述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均下降,且ERCP组患者治疗第5天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ERCP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初次自行排便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ERCP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ERCP术可降低患者AMS、LPS水平,减轻对肝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沉默对人食管鳞癌细胞体内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质粒组)和实验组(稳定转染重组质粒pGCsi-shHIF-1α组).接种裸鼠,观测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的异型性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病灶大小、位置、病变形态、术后病理深度、手术时间、整块切除、术中明显出血等因素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19例中8例(6.7%)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变量分析显示病灶位于盲肠、术中出现明显出血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明显相关(P<0.05)。结论:病变位于盲肠、术中显性出血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0天序贯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治疗厌食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及差异性。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厌食儿童83例,分为三联疗法组41例,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疗程1周。10天序贯疗法组42例,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替硝唑10天序贯治疗。结果:治疗三联疗法组中39例完成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29例(74.4%),症状改善27例(93.1%);10天序贯疗法组中38例完成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35例(92.1%),症状改善33例(94.3%)。序贯疗法Hp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不良反应率及症状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天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传统三联疗法,值得在厌食儿童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不予药物治疗)、谷氨酰胺组和参苓白术散低(5.0g/kg)、中(10.0g/kg)、高(20.0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以外,其余各组幼鼠予生大黄水煎剂灌胃,造成慢性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幼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空白对照组与自然恢复组灌胃等体积无菌蒸馏水,共给药2周。治疗后收集尿液检测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内毒素,电镜观察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给药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自然恢复组幼鼠尿液中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与谷氨酰胺组幼鼠尿液中L/M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自然恢复组幼鼠结肠微绒毛和线粒体出现明显损害,而参苓白术散中、高剂量组与谷氨酰胺组幼鼠结肠组织病变程度明显轻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对慢性腹泻幼年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HIF-1α对食管癌细胞株TE13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IF-1α仅沉默后对食管癌细胞株TE13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HIF-1α的干扰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TE13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干扰前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TE13/12单克隆干扰效果好,Westernblot结果显示无HIF-1α表达.HIF-1α被干扰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运动迁移能力显著下降,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18.2±3.7 VS 103.8±8.5,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TE13/12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G2/M期细胞明显减少(5.99%±1.19% vs 20.47%±4.30%,P<0.05),S期增加(64.67%±1.98%VS 48.53%±3.89%,P<0.05).结论:RNA干扰可引起TE13中HIF-1α的沉默,而HIF-1α表达下调后食管癌细胞株TE13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均减弱.推测阻断HIF-1α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人食管鳞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和内镜鼻胆管外引流2种引流方案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9-12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观察组采取内镜鼻胆管外引流,对2组实验室指标、肝功能、症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实验室指标、肝功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肝功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救治中2种引流方案均能够取得良好的引流效果,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