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金怀双  徐健 《安徽医药》2020,41(9):1058-106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7例)与对照组(未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1例),对比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OR=0.329)、白细胞计数(OR=1.299)、中性粒细胞水平(OR=1.355)、Killip分级>Ⅱ级(OR=6.45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OR=1.127)、前壁心肌梗死(OR=3.804)、QT间期变异度(QTV)(OR=0.829)、左冠状动脉闭塞(OR=2.129)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病程(OR=0.329)、QTV(OR=0.82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77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心功能Ⅱ~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心功能Ⅱ~Ⅲ级组包括心功能Ⅱ级患者28例,心功能Ⅲ级患者63例,共91例;心功能Ⅳ级组均为心功能Ⅳ级患者,共86例。对两组患者性别、伴发疾病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年龄、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三角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心功能Ⅱ~Ⅲ级组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5.2±147.5)ng/L vs(4012.6±983.2)ng/L,t=49.510,P<0.001];心功能Ⅱ~Ⅲ级组CHF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和三角指数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6±15.16)ms vs(68.74±12.58)ms,t=15.294,P<0.001;(19.04±7.62)ms vs(15.23±5.29)ms,t=9.275,P=0.001;(5.59±2.23)% vs(4.48±2.65)%,t=5.601,P=0.002;(13.22±6.82)vs(10.69±4.53),t=2.748,P=0.011]。心功能Ⅱ~Ⅲ级组房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房性心律失常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心功能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例(29.7%)vs 40例(46.5%),χ2=15.130,P<0.001;9例(9.9%)vs 14例(16.3%),χ2=11.577,P<0.001;4例(4.4%)vs 8例(9.3%),χ2=10.836,P=0.001]。 结论血NT-proBNP水平和HRV各项时域指标均对CHF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心悸、胸闷症状住院的室性早搏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美托洛尔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1次1袋(9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室性早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室性早搏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8%和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3.7%和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是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金怀双  徐健 《安徽医学》2020,41(9):1058-1061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7例)与对照组(未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21例),对比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OR=0.329)、白细胞计数(OR=1.299)、中性粒细胞水平(OR=1.355)、Killip分级>Ⅱ级(OR=6.45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OR=1.127)、前壁心肌梗死(OR=3.804)、QT间期变异度(QTV)(OR=0.829)、左冠状动脉闭塞(OR=2.129)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病程(OR=0.329)、QTV(OR=0.82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应针对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