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HEL)中明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L细胞感染HCMV,分为低感染复数(MOI)组及高MOI组,每组重复6例。明胶酶谱法检测HEL细胞中MMP-2及MMP-9的明胶酶活性,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HEL细胞中MMP-9及TIMP-1的转录水平。结果在低MOI组及高MOI组HEL细胞中MMP-9及MMP-2活性均增强(P〈0.05),高MOI组MMP-9及MMP-2活性较低MOI组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检查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发现,正常对照组HEL细胞中MMP-9及TIMP-1的mRNA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HCMV感染使HEL细胞中MMP-9及TIMP-1的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低MOI组和高MO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MOI组及高MOI组,HEL细胞MMP-9/TIMP-1的比值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表明MMP-9升高更为显著。高MOI组和低MOI组中MMP-9/TIMP-1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感染可以造成MMP-9和TIMP-1转录和MMP-9/TIMP-1的失衡,同时造成MMP-9及MMP-2明胶酶活性增强,导致肺泡结构的破坏和肺纤维化的发生,这在CMV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病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儿童药物性肝病进行分析,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认识。方法询问药物性肝病患儿既往有无肝病史,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TORCH标志物、肝胆超声、角膜K-F环检查结果,了解治疗用药及转归情况。结果30例均有肝损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最高达到1000 U/L以上,其中8例肝大,3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药物性肝病药物分别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18例(60.0%),对乙酰氨基酚4例(13.33%),红霉素、抗癫药物各3例(10.0%),更昔洛韦2例(6.67%)。结论药物引起儿童肝脏损害并不少见。应重视对儿童药物性肝病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合并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一例郝理华女,9个月。因发热5天,皮疹3天入院。体检:T39.2℃,P140次,R34次。全身皮肤多形性红斑皮疹,颈可触及两枚黄豆大小淋巴结,无触痛,双眼结合膜充血。唇红皲裂,草莓舌,口腔和咽部粘膜充血。心、肺无异常。肝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心诊治的46例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吞气症患儿中,15例(33%)合并多发性抽动症(TS)。腹胀为最主要的症状(45例,98%)。24 h食管阻抗检测显示,24 h气体吞咽次数平均为341次,24 h气体反流次数平均为212次,直立位气体反流占总气体反流比例为95%。合并TS患儿与未合并TS患儿相比,吞气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吞气症患儿(67% vs 6%,P < 0.001),其他症状及24 h食管阻抗结果二者无明显差异。通过饮食调整、心理行为治疗及药物干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儿童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心理行为治疗为重要干预措施之一。结论 部分吞气症患儿合并TS,合并TS的患儿吞气症状更常见;心理行为治疗为吞气症患儿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患儿胃黏液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胃黏液蛋白MUC5AC和MUC6的表达.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有反复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纳差等消化道表现,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而行胃镜检查的66例患儿.男39例,女27例;年龄(8.8±3.0)岁.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Hp-PCR检测Hp感染,并根据Hp感染与否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HE染色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测,用RT-PCR检测其胃黏液蛋白MUC5AC和MUC6 mRNA水平.用t及χ2检验进行组间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p阳性39例,感染率为59.09%.其中男26例(66.67%), 女13例(48.15%),男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26 P>0.05).Hp感染阳性1~6岁4例(33.33%),>6~9岁12例(52.17%),>9~14岁23例(74.19%),各年龄段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67% P<0.05).Hp阳性患儿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其炎性反应程度及炎性反应活动度均较无Hp感染患儿重.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炎性反应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Hp感染组MUC5AC mRNA水平明显低于非Hp感染组; Hp感染组MUC6 mRNA水平高于非Hp感染组.结论 儿童Hp感染可使其胃黏膜MUC5AC水平下调及MUC6水平上调,使胃黏液蛋白保护作用减弱,导致胃黏膜炎性反应程度及炎性反应活动度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苏皖地区14岁以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胃镜下改变、病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该院小儿消化科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例113例,分析其在临床症状、内镜下改变、病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各组患儿均有呕血或黑便症状,除1岁患儿组外,其余各组患儿还有上腹痛、头晕乏力及休克征的表现。≥1岁且3岁患儿组临床表现为呕血合并黑便高于≥3岁且6岁患儿组(χ2=4.07,P=0.044)和1岁患儿组(χ2=3.87,P=0.049),但与≥6岁且≤12岁患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P=0.082),其他症状,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镜检查显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包括: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溃疡、返流性或糜烂性食管炎、食管狭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除≥6岁且≤12岁患儿组食管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明显低于≥1岁且3岁患儿组(χ2=5.64,P=0.018)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诱发因素的分析显示,≥1岁且3岁患儿组误服化学制剂的比例明显高于≥3岁且6岁患儿组(χ2=4.09,P=0.043),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比较,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苏皖地区14岁以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呈现如下特点:以呕血为首要临床表现;内镜下以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为首要病因;大部分患儿无明显诱因;内镜及药物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引流液胆红素定量及胆酸定性,鉴别婴儿肝炎(IH)或胆道闭锁(BA)。56例日龄平均63天的梗阻性黄疸婴儿共作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70次。十二指肠引流液最终胆汁阳性30例,黄疸均消退,均符合IH;最终胆汁阴性25例,手术均证实为BA;仅1例胆汁阴性者术中发现肝外胆管通畅但穿刺无胆汁,肝活检提示为毛细胆管性肝炎。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检查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8.21%(55/56)。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检测鉴别IH或BA简便、快速、安全、准确,是早期鉴别IH或BA具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儿童功能性胃肠病及皮肤过敏性疾病中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明确IgE在介导食物过敏及皮肤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月1日~2011年3月4日,选择AllergyScreen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3 124例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及总IgE。结果:功能性胃肠病组及皮肤过敏组总IgE阳性率分别为57.20%及61.50%,两组总Ig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P<0.05)。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患儿1 811例。阳性率57.97%,功能性胃肠病组及皮肤过敏组特异性IgE阳性差别无显著意义(χ2=3.77,P>0.05)。结论:部分功能性胃肠病系由食物过敏所致,提示在诊断中对可疑食物过敏的功能性胃肠病患儿应进行食物过敏检测。  相似文献   
10.
儿童Mallory-Weiss综合征八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