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郗昊  朱炯  王翀 《中国药事》2021,35(8):923-931
目的:为完善我国国家药品抽检机制,探索仿制药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汇总、分析日本仿制药抽检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关键管理措施和已公布的年度报告(2008-2019年)等信息。结果:日本构建了以仿制药信息研讨会为核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基于风险综合研判的品种遴选模式、统一协作的抽样检验网络、围绕仿制药全领域的质量研判构架。结论:日本仿制药抽检作为“仿制药品质再评价工程”的有效延伸,体系较为完备、计划性较好,形成了以研讨会为核心的风险防控工作模式。参考日本经验,建议我国建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专项抽检沟通机制,稳步增加仿制药相关领域专家数量,设立抽检品种档案,对难以抽到的产品进行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工作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聚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重点围绕抽检组织、样品管理、原始记录及报告书等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在新的药品监管模式下做好抽检工作并提出建议,推动药品抽检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以数据完整性、真实性为重点,以检验报告为主线,通过审核程序文件、抽查检验报告、实地考察实验室并查看记录文件以及访谈工作人员等多种形式,调研2020年与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完成情况,重点对抽检组织、样品管理、检验报告及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等进行全面核查。结果与结论:检验机构应确保各项数据与行为的合规性与可追溯性,促进药品抽样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家药品抽检检验流程主要风险因素,为优化检验过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法(FMECA)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思路,对2011-2020年征集的检验流程潜在风险因子进行归类研判,结合法规要求与日常管理经验总结失效模式74个。综合风险严重程度(S)、发生度(O)和漏辨度(D)评价失效模式、计算平均风险优先数(■),针对高风险失效模式制定潜在应对策略。结果:经风险排序分级,发现高风险失效模式28项(■≥30),涉及全部7类管理工作,其中试剂管理(A)、人员管理(H)、检验报告书签发管理(C)中的高风险失效模式个数与占比相对较高,人员数量无法完全满足工作量要求(H3)被认为综合风险最大(■=65.9)。结论:FMECA可用于国家药品抽检检验流程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价,对完善检验流程管理和提高风险处置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完善中药材质量监测机制,探索建立国家与省级中药材质量监测统筹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药品抽检协作网络,在国家药品抽检信息系统内,采用在线问卷调研的方式,面向国家药品抽检承检机构以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征集意见建议。结果:共有46家承检机构与32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答问卷,汇总分析显示,中药材质量监测逐步建立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国家与省级协作体系,适当扩大监测品种范围,对药材市场与种植基地、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重点监测,建立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并与国家药品抽检协同发布监测结果。结论:中药材质量监测应当基于国家药品抽检协作网络,进一步优化品种遴选流程与范围,围绕药品生产企业、药材市场与种植基地,完善风险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5.
郗昊  朱炯  王翀 《中国药事》2023,(4):469-479
目的:研究欧盟分散审批与互认审批药品(DCP/MRP)市场监督抽检策略,为我国完善省级药品抽检,进一步探索国抽与省抽统筹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汇总欧盟分散审批与互认审批药品(DCP/MRP)市场监督抽检相关法规框架、程序性文件等信息,讨论并分析关键措施。结果:欧盟建立了风险评估制度框架与指导通则,形成了基于互评制度的计划管理模式,制定了针对检验协作网络的专项质管体系,搭建了单点协作的假劣药品管控平台以及多元开放的转化应用链条。结论:研究欧盟分散审批与互认审批药品(DCP/MRP)市场监督抽检采取的关键措施,对我国完善省级药品抽检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的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DNA拷贝数高频率改变的5个基因片段是否为中国(汉族)人膀胱癌特征性的异常改变。方法:针对上述5个DNA片段:CEP63、FOSL2、GHR、PAQR6、ZFAND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比较它们在白种人来源的商品化基因组DNA、3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外周血白细胞、51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样品中拷贝数改变的情况。结果:除ZFAND3外,另外4个基因在白种人商品化基因组DNA与中国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样品之间均存在DNA片段拷贝数差异。与中国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相比,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EP63、GHR和PAQR6 DNA片段拷贝数均增加(P均<0.05),FOSL2和ZFAND3拷贝数均无显著改变(P均>0.05);膀胱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样品中CEP63和PAQR6拷贝数均增加(P均<0.01),FOSL2和ZFAND3拷贝数均减少(P均<0.01),而GHR拷贝数无显著改变(P=0.220)。与膀胱癌患者自身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相比,在肿瘤组织中,CEP63、FOSL2、GHR和ZFAND3拷贝数均增加(P均<0.01),而PAQR6拷贝数无显著改变(P=0.325)。结论:基因CEP63、FOSL2、GHR和PAQR6在中国汉族人与白种人之间存在DNA片段拷贝数差异。在汉族人中,CEP63、GHR基因片段的拷贝数增加很可能是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基因异常改变;而PAQR6拷贝数增加则可能是膀胱癌患者所携带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网络销售渠道开展药品抽检工作存在挑战,需改进抽检工作的实际操作和完善理论研究,以适应药品监管的新形势。方法:在药品网络抽检试点工作中,依据网售药品的特点,制定抽检方案并执行。分析抽查检验程序、处方开具及审核、药品储运等方面的困难及风险点,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与结论:建议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规章中关于网络抽检的内容,对抽样凭证和处方获取等作统一要求;核实样品真实性,优化混批样品的处置流程,设立动态检验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美国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郗昊  姚蕾 《中国药事》2018,32(8):1043-1050
目的:研究美国药品安全监管改革机制,为完善中国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分析2007-2018年美国药品安全监管改革关键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改革,美国建立了基于风险评估的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和专业的监管队伍,有效鼓励创新并保证药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