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9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737例18-22岁女青年的月绿初潮年龄与身高,体重资料,计算了不同初潮年龄组的青年期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和体脂的均值与标准差。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初潮年龄与青年期身高,体重,体表面积无相关关系,各初潮年龄组的青年期体脂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京族老年人的手足长、手足宽与身高的相关性,并估测其身高。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的226例60岁以上的京族老年人(男性99例、女性12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身高、足长、足宽、手长、手宽5项体部指标,并建立推测身高的回归方程,计算了手长宽指数与足长宽指数。结果 :京族老年男性身高、足长、足宽、手长、手宽的均值都大于老年女性。根据手长宽指数分型,京族老年男性的中手与特宽手比例较高,京族老年女性的窄手与特窄手比例较高。京族老年男女的手长、手宽、足长、足宽与身高均呈正相关。京族老年男、女性均以足长估测线性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最小,准确性最高,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632X1+710.331(男性)和Y=3.792X1+615.738(女性)。在4项指标预测京族老年人身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女性的手长与足长组合估测身高的回归方程最准确。结论:京族老年人身高、足长、足宽、手长、手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京族老年男、女性均以足长建立的回归方程估测身高最准确。  相似文献   
3.
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海南城市汉族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 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海南文昌城市汉族成年人315例(男为150例,女为165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 1.海南城市汉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9-5.3-2.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5-4.6-1.9)。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显著增长,外因子值下降,尤以30岁前后这种变化最突出。女性体型30~39岁时较20~29岁身体的充实度有所提高,40~49岁以后则更加结实、丰满。3.男女间体型除20~29、30~39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外,40~49岁以后男女体型差异不显著。4.与其他城市族群比较,海南城市汉族男女平均体型点与山东汉族最接近(男性SAD=0.60,女性SAD=0.40)。结论 海南城市汉族体型接近于中国北方族群。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汉族人的上、下肢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族人身高、指距、上肢全长、身高指距指数、身高上肢长指数、身高下肢长指数、上下肢长指数值与纬度的关系。方法:按学术界统一的方法,统计中国22个省26952例汉族人(乡村男性8174例,乡村女性8327例,城市男性5048例,城市女性5403例)的身高等7项指标值和4项指数值。结果:随纬度增高,汉族人指距、上肢全长与纬度无相关,身高、下肢全长值呈线性增大。城市汉族男性、女性身高下肢长指数与纬度呈正相关。城市男性、乡村男性、城市女性身高指距指数、身高上肢长指数与纬度呈负相关。结论:中国从南方到北方,汉族的身高、下肢全长值均线性增大,但上肢长值并没有明显的增大。随纬度增高,从上下肢长指数来看,城市男性、乡村男性、城市女性逐渐呈现腿长臂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汉族闽东语族群乡村成人382例(男188例,女19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闽东语族群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4-4.5-1.9,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4.0-1.7,均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乡村男性与女性内因子值、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外因子值逐渐减小,体脂(%)逐渐增加,女性50~岁组体脂最为发达,40岁以后的3个年龄组平均体型接近,20~岁组身体充实度最差,40岁以后身体逐渐充实。结论:闽东语族群体型相对接近于四川汉族,而距离广西汉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  相似文献   
9.
四川汉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川城市、乡村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 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四川资阳地区简阳市调查342例男性(城市汉族男性137例,乡村汉族男性205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151例,乡村女性206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35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并将之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比较,对四川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男女合计)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多为直型,颧骨多不突出,鼻基部多为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宽,耳垂三角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薄型率(49.1%)最高,中型率(40.1%)亦较高,厚红唇率低;发色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按头面部指数均值,四川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女性还为宽胸型.四川汉族城市男性为中等身材,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均属于亚中等身材.结论 四川汉族头面部指标值、指数值明显受到南亚类型族群与北亚类型族群的共同影响.四川汉族体部指标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体部指数值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与日本人的头面部形态学差异。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的规定,于2009年8月测量了山西汉族成人体质数据,于2010年10月测量了四川汉族成人体质数据。将汉族和日本人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日本人相比,汉族人身高较低,体质量略重,头的长、宽、高和头围较小,口较小,面部和鼻较高。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华中、西南汉族人体质较为接近,与东亚类型的日本人体质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汉族人头的宽度、围度、高度、长度及身高小于日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