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制备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双酸酸蚀和氢氧化钙/双氧水混合溶液水热处理,制备2种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1 h、6 h处理组)。以大颗粒喷砂酸蚀(SLA)钛表面为对照组,2种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为实验组,观察分析不同钛表面的微形貌和表面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试件表面,研究不同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双酸酸蚀钛表面制备形成2种形貌均一的纳米薄片膜层结构,均含有微量钙元素。相比于SLA钛表面,2种新型钛表面均有利于MC3T3-E1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显著增强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上调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1 h处理组性能更优。结论:双酸酸蚀钛表面复合含钙纳米薄片膜层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基于HSB色彩模型的修复体颜色数字化评价方法在美学区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2020年 12月-2023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接受上前牙修复且修复体效果较好的10例患者 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拾色器工具避开反光区对修复体及其色彩参照牙的颈部、中部、切缘颜色进行测 量,并按公式计算色相(H)、饱和度(S)、亮度(B)的差异系数Hv、Sv、Bv及HSB颜色评分。再由同一 名医师利用同一张照片,对修复体颜色做出WES评分中的颜色评分。结果 △HSB为(0.02±0.03)分,高 于△WES的(0.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的颜色评分无法体现各病例中修复体 颜色与色彩参照牙颜色的差异性大小,而HSB颜色评分方法不仅能显示颜色的差异性大小,且能从颜色的 色相(H)、饱和度(S)和亮度(B)3个方面评价修复体颜色。结论 基于HSB色彩模型的修复体颜色数 字化评价方法较为精细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邵水易  明盼盼  邱憬 《口腔医学》2016,(10):930-933
金属支架单套冠作为一种新型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报道了1例牙槽嵴重度萎缩无牙颌的金属支架单套冠种植固定修复病例,修复效果良好。金属支架单套冠种植固定修复技术能有效解决牙槽嵴重度萎缩和种植修复体唇颊侧螺丝孔暴露问题,兼顾了功能与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钉近嵴顶固定颏部骨块移植术在上前牙区骨增量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3年1—6月收集上前牙区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5 例,年龄19~24岁,平均21.6岁,其中单牙缺失3例,多牙缺失2例。取患者颏部块状骨,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自体骨块移植,术后定期随访。种植体植入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移植骨愈合情况,并测量牙槽嵴宽度和钛钉距牙槽嵴顶距离。参考CBCT检查结果,常规完成种植体植入术,待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后完成种植修复。结果:5 例自体骨块移植术全部成功,无1 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上前牙区骨量充足,固定钛钉顶端接近牙槽嵴顶。结论: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颏部自体骨块移植能有效改善上前牙区的骨量严重不足,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定植对钛表面氧化膜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浸泡于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中进行共培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钛表面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的微结构?以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悬液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收集7?14?21 d的试件和浸泡液,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浸泡后纯钛的表面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检测不同时间点浸泡液中的钛离子释放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钛表面定植形成致密的生物膜?XPS广谱分析显示,钛表面的钛和氧元素含量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逐步降低;XPS高像素谱分析显示,钛表面的二氧化钛含量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逐步降低?ICP-OES检测发现随着细菌作用时间的延长,钛离子释放量增加,且第1周释放量最多?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能在钛表面定植形成致密生物膜,引发钛表面氧化膜破坏和钛离子释放,该效应随细菌作用时间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在纯钛试件表面分别进行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处理。以光滑钛表面(Ti)为对照组,喷砂酸蚀钛表面(Ti-SLA)、双重酸蚀钛表面(Ti-DA)为实验组,通过扫描电镜(SEM)、表面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分析三种钛表面的微形貌、润湿性和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组试件表面,研究不同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SEM观察显示Ti-DA组试件表面形成了较Ti-SLA组更均匀细密的微米级凹坑结构;各组试件的表面接触角无显著差异;XPS分析显示Ti-SLA组试件表面有微量铝元素残留;成骨细胞在三组试件表面的粘附、增殖无显著差异,而Ti-DA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结论 与喷砂酸蚀钛表面相比,双重酸蚀钛表面的微米级凹坑结构更均匀细密,且无铝元素残留,能更有效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邵水易  虞颖娟  邱憬 《口腔医学》2016,(12):1083-1086
目的初步探索种植修复基台就位疼痛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登腾种植修复病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研究对象的基台就位疼痛进行评测,并测量、记录相关临床因素,包括种植体所在颌位、前后牙区、牙龈袖口深度以及二期手术至戴牙间隔时间,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基台就位疼痛的相关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38例共82枚登腾种植体被纳入本研究。牙龈袖口深度、二期手术至戴冠间隔时间与基台就位疼痛存在显著相关性,被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而种植体所在颌位、前后牙区与基台就位疼痛无显著相关性。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相关变量之间无共线性,无样本强影响点,且残差分布具有正态性和等方差性。结论牙龈袖口深度与二期手术至戴牙间隔时间是基台就位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由此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杨洁  邵水易  邱憬 《口腔医学》2019,39(3):214-217
目的:提出一种以种植体为参照用于曲面体层片后牙区局部测量的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奥齿泰种植修复病例曲面体层片。预先记录种植体和覆盖螺丝的尺寸,利用种植体参照法测算覆盖螺丝的高度与直径,比较测算值与实际值,分析该方法的绝对误差。结果:54例患者,共93张曲面体层片被纳入本研究。数据样本符合正态分布,测算值与实际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应用种植体参照法进行后牙区测量的垂直向和水平向绝对误差均小于0.1 mm。结论:种植体参照法应用于曲面体层片后牙区局部测量具有可行性,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