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治疗对荷U14宫颈癌小鼠脾细胞Th1、Th2亚群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为4组:HIU治疗组(A)、手术治疗组(B)、荷瘤对照组(C)及正常对照组(D)。于种植肿瘤后7 d,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7 d,制备并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A、B、C、D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 mRNA相对含量(0.752±0.101)较B(0.430±0.064)、C(0.188±0.049)、D(0.392±0.053)各组明显增高(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相对含量(0.507±0.076)较B(0.233±0.045)、C(0.087±0.010)、D(0.218±0.049)各组明显增高(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4 mRNA相对含量(0.213±0.049)较C(0.745±0.067)、D(0.310±0.064)各组明显降低(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10 mRNA相对含量(0.093±0.032)较B(0.231±0.053)、C(0.657±0.111)、D(0.308±0.086)各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HIU固化的U14肿瘤细胞可能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促使Th2占优势向Th1占优势逆转,从而提高小鼠抗肿瘤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抑制胃癌生长及侵袭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 (MIF)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790 1生长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细胞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Transwell膜侵袭系统分析MIF对胃癌细胞迁移潜能的影响 ;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 ,给予MIF(5 0mg·kg-1·d-1)皮下注射治疗 6周后 ,检测胃癌组织生长和转移情况 ,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半胱天冬酶 3 (Caspase 3 )表达的变化。结果 SGC 790 1细胞高表达PRmRNA。经 2 0 μmol/LMIF作用 2 4h后 ,胃癌细胞的迁移细胞数 (5 6± 5 )明显低于对照组 (10 4± 12 ,P <0 .0 1)。MIF显著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 (抑瘤率为 41.15 % )和肺转移灶的形成 ,下调VEGF、PCNA的表达及MVD ,同时上调表达Caspase 3。结论 MIF能有效抑制胃癌生长和侵袭转移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癌细胞运动、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一种体外胚胎培养的良好培养液。方法 :小鼠交配后第 4天取胚胎 ,分别用肾癌细胞株GRC - 1的生长液和基础胚胎培养液 (FD +2 0 %胎牛血清 )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胚胎的脱带率、贴壁率和扩展率。结果 :肾癌细胞株GRC - 1的生长液可使体外培养胚胎的脱带率、贴壁率和扩展率分别达到 89.6 8%、86 .5 1%和 84 .92 % ,远远高于对照组的脱带率、贴壁率和扩展率 (P <0 .0 1)。结论 :肾癌细胞株GRC - 1的生长液对体外胚胎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 18 2 9年 ,法国生物学家Lobstein等提出肿瘤胚胎性起源的概念以来 ,关于胚胎细胞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相似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机体癌基因、生长因子与受体、基质降解酶、细胞黏附分子 (CAM)、细胞外基质 (ECM)、端粒酶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GJIC)等网络的调控下 ,“假恶性”的囊胚滋养层细胞和恶性表型的肿瘤细胞 ,可启动黏附、基质降解、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等信号级联反应 ,分别在植入窗口期内膜组织和周围靶组织着床 ,继而侵袭、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组织[1] 。滋养层细胞具有比肿瘤细胞更强的侵袭能力 ,但滋…  相似文献   
5.
孙健  张雪梅  赵颉 《安徽医学》2017,38(1):13-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AWE )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WE诊断准确率为97.83%,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无钙化灶,肿块形态及大小不规则,横纵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CDFI可见内部及外周无或少量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呈“高阻低速”型,肿块大小及回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肿块直径<3 cm的潜伏期较短、位置表浅、病灶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多无血流或少血流;直径≥3 cm病灶潜伏期较长、位置较深,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态,且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直径<3 cm潜伏期(2.52±0.98)年、病灶直径(1.61±0.54)cm、病灶形态不规则(68.75%)、病灶深度(22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0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10例无,19例少量,3例丰富);直径≥3 cm分别为(3.90±1.43)年、(4.35±1.42) cm、89.47%形态不规则、病灶深度(4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5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3例无,8例少量,8例丰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对剖宫产术后AWE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一种简便可靠的AW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将36例肥胖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19例,安慰剂组17例,治疗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CRP变化情况。结果24周后治疗组体重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HOMA-IR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患者,随着体重下降、胰岛素抵抗改善、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形式与恶性肿瘤细胞在相同微环境下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建立小鼠2-细胞胚胎-恶性肿瘤细胞(HepG2,SKOV3,HNE1,Hepa1-6,B16,CHO)体外共培养模型,观察小鼠胚胎的发育状况和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处于不同种属源性和胚层来源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小鼠胚胎4-细胞形成率,桑葚胚形成率和囊胚形成率及其形成的囊胚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的2-细胞胚胎能在人源性和鼠源性不同胚层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环境中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卵裂、卵裂球紧密化、分化、囊胚腔形成,而肿瘤细胞的形态、增殖及核分裂相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共培养环境中,恶性肿瘤细胞对小鼠2-细胞胚胎的发育时程没有阻滞和破坏作用,且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种属和胚层来源无关。小鼠早期胚胎能在不同种属和胚层的恶性肿瘤环境中按正常体外培养发育时程发育,这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自我组织、高适应性和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的细胞免疫学变化。[方法]将90只C57 BL/6J小鼠随机为3组,HIFU治疗组和HIFU假照组于建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1周后接受HIFU治疗和假照,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种肿瘤也不接受HIFU照射,治疗后2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IFU治疗组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褪,而HIFU假照组无肿瘤消褪。与假照组相比,HIFU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1),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而HIFU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IFU治疗H22移植性肝癌后。肿瘤消褪,且免疫功能明显增强。HIFU治疗可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孕早期应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有先心病高危因素及其他早期筛查胎儿心脏需求的82名孕妇,92例胎儿,在孕14~16周经孕妇腹壁对胎儿心脏进行超声检查;同时期具有同类先心病高危因素或筛查需求的1846名孕妇、1856例胎儿中孕中期心脏超声筛查结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切面获得情况和检查结果;以引产后及出生后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该时期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研究组92例胎儿中孕早期检查全部完成,各切面平均获得率为99%;心脏结构阴性81例,中孕中期复查检出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1例,1例室间隔缺损在中孕中期复查时未见异常,中孕早期先心病超声筛查的灵敏度90.9%,特异度98.7%,准确度97.7%,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98.7%;另检出心内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三尖瓣反流3例和心室灶状强回声17例,经羊水穿刺明确染色体异常1例。对照组检出胎儿先心病47例,灵敏度97.9%,特异度99.9%,准确度99.9%,阳性预测值97.9%,阴性预测值9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孕早期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能够检出严重复杂的心脏畸形和部分简单畸形,发现心内染色体异常的软指标,对出生缺陷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健  张雪梅  赵颉 《安徽医药》2017,38(1):13-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AWE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AWE诊断准确率为97.83%,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无钙化灶,肿块形态及大小不规则,横纵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CDFI可见内部及外周无或少量血流信号,动脉血流呈“高阻低速”型,肿块大小及回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肿块直径<3 cm的潜伏期较短、位置表浅、病灶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多无血流或少血流;直径≥3 cm病灶潜伏期较长、位置较深,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态,且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直径<3 cm潜伏期(2.52±0.98)年、病灶直径(1.61±0.54)cm、病灶形态不规则(68.75%)、病灶深度(22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0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10例无,19例少量,3例丰富);直径≥3 cm分别为(3.90±1.43)年、(4.35±1.42)cm、89.47%形态不规则、病灶深度(4例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层,15例腹横筋膜/全层腹壁)、CDFI血流(3例无,8例少量,8例丰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对剖宫产术后AWE做出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是一种简便可靠的AW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