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001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和榆林市星元医院儿科收治的14岁以下过敏性紫癜患儿1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口腔科门诊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科室的70名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压力的来源与类型,分析这些工作压力源的相关因素.结果 70名护士的平均压力分值范围为0.05-1.60,表明口腔护理人员对工作压力的个体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按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分组,各组问的压力平均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足够时间做卫生宣教"为口腔科护士首要的工作压力.结论 强调护士在口腔门诊诊治工作中医护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对工作压力源的认知程度和对职业压力的耐受能力,管理者应加强口腔专科护士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倡专科临床工作的四手操作,重视护士在口腔科工作的个性化专业培训、职业素质教育和临床继续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3.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选定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旨在唤起全球人民对睡眠的重视。我国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人生"。良好的睡眠能更好地形成并巩固记忆、促进规律分泌激素、放松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4.
重视人本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目前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人本化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应倡导和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护士的个体化需求,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改变当前只靠规章制度进行外部约束、控制、监督护士的传统僵化做法。根据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满足护士不同层次的需要,结合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护士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和工作热情,激励其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并重,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6.
赵英莉  姚丽娜  胡江敏 《河北医药》2010,32(20):2845-2846
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VEEG)与24h动态脑电图(AEEG)在儿童癫痫中诊断价值比较。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儿童癫痫的64例患者进行一个睡眠周期(2~3h)VEEG和24hAEEG检查。结果64例中VEEG痫样波栓出率81.25%,AEEG痫样波检出率84.38%(P〉0.05),癫痫类型与痫样波检出率比较(即:阳性率与痫样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的符合率更高一些。结论VEEG在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确定癫痫类型,价值高于AEE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参数脑血流监测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项技术在92例脑血管患者和22例健康人中被应用了。结果:通过实时监测,观察了血压与血流量、血管弹性、血管外周阻力、血氧饱和度与其上述的关系。结论:脑血管多参数监测技术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可靠、无创,对脑血管病能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特点是以受损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缺失为特征。脑卒中发病率为120/10-180/10万,存活患者中75%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40%以上目前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第三大疾病。也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治疗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大多留下了程度不等的疾病,且某些症状往往是药物无法治愈的。大量资料表明:脑卒中康复治疗后70-80%的患者达到独立步行。2/3的患者能生活自理。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我院对4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采用无创阻抗法,利用CL-21MP双道智能式血流图机,对甲状腺血流图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彦飞  王倩  常亮  赵英莉 《安徽医学》2016,37(9):1121-1123
目的 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不同对比剂用量对冠状动脉及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榆林市北方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低心率患者150例,根据体质量分为3组,体质量<75 kg为A组(50例),体质量≥75 kg,依照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B组(50例)和C组(50例)。A组以0.7 mL/kg注射对比剂,B组以0.7 mL/kg注射对比剂,C组以0.8 mL/kg注射对比剂。观察并比较延迟时间、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检测患者造影前后肌酐(Cre)、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延迟时间、扫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前降支远段、冠状动脉左主干、冠状静脉窦的CT值显著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3组患者的Cre、CysC、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查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体质量调整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的用量是可行的,有利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