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 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 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3.
4.
赵倩  程紫梅  赵育弘  王杨 《安徽医药》2020,41(10):1123-1127
目的 分析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血培养阴性晚发型败血症(LOS)患儿的临床结局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胎龄小于34周诊断为血培养阴性LO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转归分为治愈组和不良结局组,分析两组患儿出院时临床结局及预后不良患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9例患儿,存活率为93.71%(149/159),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8.99%(62/159)。62例不良结局患儿中,死亡10例,其余严重并发症包括Ⅱ期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期及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III~IV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良结局组患儿中,男性、母乳喂养时间<1/2住院日、机械通气>1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使用>3周的比例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结局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治愈组(P<0.05);不良结局组患儿总用氧时长、静脉营养时间、NICU住院时间均高于治愈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时间<1/2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1周、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总时间>3周是血培养阴性LOS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改善血培养阴性LOS患儿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赵倩  程紫梅  赵育弘  王杨 《安徽医学》2020,41(10):1123-1127
目的 分析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血培养阴性晚发型败血症(LOS)患儿的临床结局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胎龄小于34周诊断为血培养阴性LOS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转归分为治愈组和不良结局组,分析两组患儿出院时临床结局及预后不良患儿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9例患儿,存活率为93.71%(149/159),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8.99%(62/159)。62例不良结局患儿中,死亡10例,其余严重并发症包括Ⅱ期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期及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III~IV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良结局组患儿中,男性、母乳喂养时间<1/2住院日、机械通气>1周、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使用>3周的比例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结局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治愈组(P<0.05);不良结局组患儿总用氧时长、静脉营养时间、NICU住院时间均高于治愈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时间<1/2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1周、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总时间>3周是血培养阴性LOS患儿出院时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改善血培养阴性LOS患儿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