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SOD与NaHCO3对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NaHCO3治疗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效果。方法 将28只重症失血性休克SD大鼠随机均分为SOD组、NaHCO3组、SOD NaHCO33个治疗组以及1个对照组,分别观察用药后各组大鼠的血管反应性、血压、微动脉血流量和24h存活率。结果 休克2h后,各组动物微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反应性显减低,NE阈值比失血前提高24-27倍。复苏治疗2h后,3个治疗组血管反应性都有回升,其中以SOD NaHCO3组效果最显,NE阈值下降至失血前的4.7倍。此外,给SOD NaHCO3后再给多巴胺的升压效应最为显,是对照组的1.9倍,且在回输血液后动物血压稳定在13.33kPa以上;治疗2h后,微动脉血流量是对照组的2.54倍,动物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延长2.9倍。结论 SOD和NaHCO3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管低反应性有恢复作用;先给SOD NaHCO3再给升压药物(多巴胺)可明显稳定提升动物血压,并提高动物存活率,提示SOD 碱可能是治疗重症失血性休克低血管反应性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而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对于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环节,单纯以生物学观点去采取对策显然是不够的,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3.
从加强素质教育着手做好七年制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使学生扩充知识、加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目的,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从加强素质教育入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ALT状态下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差异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558例,所选病人均病历完整,均接受过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化验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及基因型。【结果】B型C型基因型的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均以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为主(57.9%vs.54.4%),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3%vs.28.0%),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9.7%vs.9.0%)和系膜增生性病变(7.1%vs.8.6%)较为少见。在ALT正常组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肾脏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2倍上限组中,C型基因型较B型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明显增高(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ALT正常组中B/C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肾脏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LT≥2倍上限组中,C型基因型较B型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分期有趋于加重的倾向(χ2=11.144,P=0.025)。【结论】对比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差异性影响,将有助于帮助临床诊治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相似文献   
5.
2010-01—2012-06我科收治40例脑卒中后压疮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庆大霉素湿敷配合微波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如何减轻不良反应及提高成功率.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行眼底血管造影的412例患者在造影20min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观察组),观察造影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统计成功率,并对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的320例造影(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两组对比.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6例发展为MS的视神经炎患者和其余45例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发展为MS的视神经炎复发率比其他视神经炎高(P<0.01),眼球周围疼痛较其他视神经炎多见,但无统计学意义(P=0.18)。性别、年龄、单侧或双侧发病、视力下降程度、视盘水肿等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血沉高于正常的视神经炎患者较血沉正常的患者更不易发展为MS(P<0.05)。结论:对于复发的、存在眼球周围疼痛的视神经炎患者要重点关注其发展为MS的可能。视神经炎患者应常规行血沉检查。最好以头颅MRI检查替代头颅CT检查,条件允许时检查脊髓MRI。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 (melatonin)是近几年关于抗衰老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已发现人体褪黑素除主要由松果体分泌外 ,视网膜是体内重要的合成场所 ,对全身各系统均有作用。本文参考有关文献 ,总结了褪黑素在视网膜上合成及其过程中色氨酸 ,色氨酸羟化酶 ,5 羟色胺 N 乙酰转移酶 (NAT)和羟基吲哚 0 甲基转移酶 (HIOMT) ,多巴胺等几种物质的影响。同时复习了褪黑素在视网膜上的生理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对扩散性抑制 ,光敏阈和膜传导及环鸟苷酸的影响 ,以及抗氧化和缺血等方面的作用 ,以供眼科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平喘止咳、解痉、利尿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硝普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且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