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侧卧位下髋关节前方直接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8年10月,共216例因髋关节疾病入住我科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纳入183例,其中髋关节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92例(DAA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91例(PLA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通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通过髋关节正位片对术后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DAA组和PL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1.0±15.6)、(98.6±11.6)min,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8,P=0.233);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2.2±2.1)、(12.6±2.1)cm,差异无显著性(t=-1.441,P=0.151)。DAA组术中出血量(218.5±20.1)ml,明显少于PLA组(250.0±16.7)ml(t=-11.516,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2±3.1)d,明显短于PLA组(13.8±2.6)d(t=-8.629,P=0.000);术后输血率3.3%(3/92),显著低于PLA组12.1%(11/91)(χ2=3.873,P=0.049);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LA组[8.4%(8/92)vs.18.7%(17/91),χ2=19.309,P=0.002]。DAA组切口周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LA组[2.1%(2/92)vs 9.9%(9/91),χ2=4.821,P=0.028];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0%(0/92),显著低于PLA组5.5%(5/91)(Fisher精确检验,P=0.029);2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3%(4/92)、0%,差异无显著性(Fisher精确检验,P=0.121)。PLA组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经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给予翻修手术。随访6~21个月,平均13.6月。HHS评分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X线评估2组患者术后假体的位置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展角:42.7°±3.3°vs.42.0°±3.8°,t=1.391,P=0.166;前倾角:19.5°±1.3°vs.19.4°±2.1°,t=0.129,P=0.897)。结论侧卧位下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伤椎置入单向螺钉与置入万向螺钉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向螺钉组(n=50)和万向螺钉组(n=40)。单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万向螺钉组经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7天、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恢复状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活动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①万向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单向螺钉组(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②术后7天、术后3个月时,万向螺钉组与单向螺钉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 <0. 05);术前、术后7天、术后3个月时,两组同期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③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P <0. 05);万向螺钉组与单向螺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④术后3个月,两组ODI得分均低于术前(P <0. 05);万向螺钉组与单向螺钉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置入单向螺钉与置入万向螺钉均能获得良好效果,但后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实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方法:采用Delphi法对34位专家进行函询,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最终确定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职业道德”(W=0.2309),“临床实践能力”(W=0.3226),“临床教学能力”(W=0.1324),“临床管理能力”(W=0.1747),“临床科研能力”(W=0.1394)。各级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0,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结论:本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权重的研究,可以使得该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假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将慢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 (TGF-β3)双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后植入假体周围,观察其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清洁新西兰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于两侧股骨髁间造成纵向骨缺损,植入光滑钛合金假体后保持骨假体周围2 mm骨缺损,共48侧,实验组(左侧)及对照组(右侧)各24侧,采用压缩植骨技术,重建股骨髁假体周围骨缺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双基因组)、单纯胶原/羟基磷灰石(细胞组),打压紧密并完全覆盖植入体.于术后4、8、12周时麻醉法分别处死8只兔子,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测定评估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作用.结果 术后4周,对照组、实验组X线表现无显著差别,假体周围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3388±0.7206,0.6845±0.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体骨接触率均为0;术后8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有新骨形成,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0.6468±0.7852,1.1824±0.0800,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5.93±0.60)%,(23.35±3.76)%,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实验组X线表现见假体周围为骨组织,组织学所见植入体周围为连续性骨接触,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分别为1.4419±0.1021,2.7622±0.1802,假体骨接触率分别为(15.27±2.34)%,(39.76±1.85)%,假体结合强度与假体骨接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实验组假体骨结合强度及假体骨界面骨接触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术后8周与4周比较,术后12周与8周比较,数值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可促进假体周围新骨形成,提高假体-骨界面骨整合,改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