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补锌治疗前、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锌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透析患者血清锌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随后将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先给予口服硫酸锌300 mg/d,B组给予淀粉胶囊,8周后两组均同时停服至第12周,13周开始后,A组给予淀粉胶囊,B组给予硫酸锌300 mg/d,口服至20周.分别在试验前及试验8、12、20周后测定血清锌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DA水平升高(P<0.05),血清锌,GSH-Px和SOD活性降低(P<0.05);经硫酸锌治疗8周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锌,GSH-Px、SOD活性升高,MDA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补锌可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锌缺乏,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 1,IRF1)、IRF8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49例符合条件的T2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患者入院时收集基线资料,检测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RF1、IRF8水平,全部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治疗,均于治疗6个月时行彩色超声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血清标志物、IRF1、IRF8水平对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效能。 结果 治疗6个月时,行彩色超声检查显示,149例T2DN患者中,有68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45.64%;初步比较发生与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基线资料后,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入院时CRP、FIB、IRF1、IRF8表达上调与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可能是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ROC发现,T2DN患者入院时CRP、FIB、IRF1、IRF8水平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结论 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CRP、FIB、IRF1、IRF8水平是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各指标水平表达上调可能提示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高,其中IRF1、IRF8水平可作为预测T2DN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与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42例(观察组),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充分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方法,透析液采用碳酸氢钠(无糖),并对观察组患者加强血糖和血压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5%、73.8%、64.3%和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40.0%、32.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3年生存率(52.4%)明显小于对照组(82.5%),病死率(47.6%)明显大于对照组(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并发症较多,3年生存率较低,预后差.要充分规律的透析,并且控制好血糖、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才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雄军 《安徽医学》2015,36(6):733-734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 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钙磷代谢影响。方法3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HPD,对照组采用低通量方式透析( LPD)。观察不同透析方式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iPTH)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血钙、血磷、iPTH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血钙水平升高,血磷、iPTH水平较治疗前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PD可以显著提高MHD患者血钙水平,降低血磷、iPTH水平,能显著改善患者钙磷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锌治疗前、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锌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透析患者血清锌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随后将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先给予口服硫酸锌300 mg/d,B组给予淀粉胶囊,8周后两组均同时停服至第12周,13周开始后,A组给予淀粉胶囊,B组给予硫酸锌300 mg/d,口服至20周。分别在试验前及试验8、12、20周后测定血清锌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DA水平升高(P<0.05),血清锌,GSH-Px和SOD活性降低(P<0.05);经硫酸锌治疗8周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锌,GSH-Px、SOD活性升高,MDA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锌可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锌缺乏,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6.
董雄军 《安徽医药》2015,36(6):733-734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影响。方法 3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15例。试验组采用HPD, 对照组采用低通量方式透析(LPD)。观察不同透析方式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 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后, 对照组患者血钙、血磷、iPTH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血钙水平升高, 血磷、iPTH水平较治疗前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D可以显著提高MHD患者血钙水平, 降低血磷、iPTH水平, 能显著改善患者钙磷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和疾病转归,评价其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8例重型肝炎患者除内科综合治疗外,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变化及短期生存率.结果 PE治疗组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主要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或0.05),但治愈好转出院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PE对于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对于晚期重型肝炎病死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毒症腹膜透析(PD)的治疗转归情况, 并分析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与患者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PD治疗且完成随访的15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腹膜平衡实验结果确定腹膜透析治疗患者的转归情况, 并将腹膜平衡试验结果为高平均转运、低平均转运患者纳入转归良好组(115例), 其余患者纳入转归不良组(35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检测患者在接受PD治疗当天早晨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BAP、AngⅡ水平, 分析血清BAP、AngⅡ表达与尿毒症PD治疗转归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转归不良的患者有35例, 转归不良率为23.33%;转归不良组的血清MCP-1、CRP、BAP、AngⅡ水平均高于转归良好组(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MCP-1、CRP、BAP、AngⅡ过表达与尿毒症PD治疗患者的转归不良有关(OR>1, 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显示, 血清BAP、AngⅡ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