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并对该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主要表现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周围型肺癌 ,对结节进行薄层扫描 ,然后以 3 5ml/s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 10 0ml后 40s、2min、5min、8min于相同几个中心层面进行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 ,描绘结节的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结节的最大增强CT值。结果 :根据病灶的强化特点 ,我们将周围型肺癌强化类型分为二型 ,即均匀强化型和不均匀强化型。本组 2 7例肺癌 ,其中 17例 (6 3 % )在注射对比剂后 2min达到高峰 ,另外 10例 (37% )在注射对比剂后 5min达到峰值。本组病例中肺癌最大强化CT值 2 2~ 5 5HU(2 5 / 2 7) ,平均为 (4 1 8± 14 5 )HU。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病灶增强程度及方式 ,对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①SCTA的几种重建方法所得图像判断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各有优缺点;②SC-TA判断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优于横断面CT.结论:SCTA图像重建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以及与肺癌的空间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有关因素。方法:对3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病人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不同心率及其变化和呼吸运动对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并观察不同心率组的最佳时相分布规律。结果:增强扫描时平均心率为64次/min。共评价冠状动脉3032节段,七组中(≤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71~75次/min、76~80次/min和≥81次/min)不能评价(血管运动伪影、血管纤细)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3.4%(70/522)、13.0%(91/702)、19.5%(122/626)、22.7%(100/440)、31.2%(82/263)、28.8%(74/257)和37.8%(84/222)。平均心率、节律变化大、呼吸运动与运动伪影冠脉节段数经χ^2检验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心率快、心律不齐及呼吸运动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乳腺癌X线钼靶及高频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X线钼靶、高频超声检查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优缺点,探讨二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病灶直径≤1.0cm,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7例小乳腺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4%(19/27)、77.7%(21/27)。X线钼靶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略低于高频超声,对乳腺内微细钙化较高频超声更敏感,对合并微细钙化的乳腺小肿瘤及不伴肿瘤单纯钙化的诊断较高频超声更明确;对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及血管征的肿瘤能够诊断,对发生在致密性乳腺或小叶增生显著的乳腺内的小肿块难以做出性质判断。高频超声对肿块敏感,尤其对致密性乳腺中的病变,可清楚显示边缘是否规则,有无毛刺、分叶征象,对于缺少恶性征象的小肿瘤亦不能确诊;对于乳腺内密集钙化灶能够检出,但对于散在的小钙化诊断不明确。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1.0cm的乳腺癌血流观察有重要意义,11例(52.38%)肿块观察到数量不等的血流信号,表现为点状、星状穿入性血流或环绕性血流,血流阻力指数(RI)〉0.7或更高。钼靶、高频超声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2%(23/27)。结论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在小乳腺癌的诊断中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6.
目的:时《中华放射学杂志》(简称《中放》)50年发表的胃肠影像学论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迎接我国胃肠影像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方法:1953年10月~2003年10月,对在《中放》上发表的胃肠影像学论著从数量、内容和分部年代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50年中,《中放》共发表胃肠影像学论著253篇,占《中放》全部论著的7.48%。胃肠影像学论著253篇中,属于X线诊断论著168篇(66.40%),其中平片诊断和单对比造影诊断方面的论著共80篇(31.62%),双对比造影方面的论著78篇,占胃肠影像学论著的30.83%:属于介入放射学的论著27篇(10.67%);属于CT的论著29篇(11.46%);属于MR,计算机X线摄影(CR)诊断论著6篇(2.37%);属于实验研究论著11篇(4.35%);属于综合影像应用论著12篇(4.74%)。50~6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平片诊断和胃肠单对比造影技术的应用:70~80年代《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双对比造影和CT技术的应用;90年代及以后《中放》发表的论著,着重胃肠成像新技术(CT,MR,CR)的应用和综合应用,以及胃肠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结论:胃肠影像学50年来主要以双时比造影X线诊断技术为主,CT,MR,CR诊断技术仍是胃肠影像学的重要补充手段;介入放射学技术已成为90年代胃肠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测量循环时间或自动触发对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容积检查,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46例夹层动脉中I型7例,Ⅱ型12例,Ⅲ型27例,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7例动脉夹层支架置人术后复查。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及术后复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0例经CT诊断。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垂体腺瘤,讨论临床和CT特点及相互关系。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4~61岁,平均35岁,男11例,女19例。17例有内分泌异常.泌乳闭经综合征11例,9例泌乳素>21ng/mg(正常<21ng/mg)。肢端肥大症3例,生长激素>0.9ng/ml(正常人<0.9ng/ml)。柯兴氏综合征3例,血清皮质醇>200μg/ml(正常40~200ng/ml)。压迫症状有视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院32例经CT检查,有临床、手术或病理材料证实的胰腺癌的CT资料分析报道如下。本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4~80岁。临床表现有黄疸,上腹不适、疼痛、纳差、体重下降等。30例有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仅作了平扫。胰头癌20例,胰体癌4例、胰尾癌4例,体尾癌3  相似文献   
10.
球形肺炎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球形肺炎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球形肺炎,全部经CT检查,8例经抗炎治疗后病灶基本或全部吸收、消失,3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1例球形肺炎较常见的CT表现是病灶易发生在两肺下叶,共9例,密度均匀6例,晕圈样密度5例;类圆形或方形9例,边缘模糊、毛糙或呈锯齿形6例。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强11例,靠近胸膜处病灶胸膜反应明显8例。结论:球形肺炎与肺内其他球形病变的CT表现有相似之处,但球形肺炎具有较特殊的炎性病变CT征象,结合抗炎治疗动态观察,诊断应无困难。CT上应注意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及早期和进展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