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耳内镜下摘除砧骨体及鼓室成形术治疗局限性上鼓室病变伴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局限性上鼓室病变伴鼓膜穿孔的病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耳内镜组30例和显微镜组30例。耳内镜组为耳内镜下处理上鼓室病变同时摘除砧骨体及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为传统显微镜鼓室手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中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听力及鼓膜穿孔愈合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耳内镜组均要明显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个月,耳内镜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的73.33%(P<0.05)。两组病人术前平均气导听阈值相比、平均气骨导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人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值相比、平均气骨导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耳内镜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值与平均气骨导差值比术前均降低(P<0.05)。结论耳内镜下摘除砧骨体有利于局限性上鼓室病变的清理及鼓窦和乳突腔引流,更有利于术后鼓膜愈合、提高干耳率及听力恢复。与显微镜手术相比,耳内镜手术创伤小,病人疼痛感轻、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喉癌组织中抑癌基因LK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喉鳞状细胞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方法:选取喉癌患者40例喉癌组织为实验组,40例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边缘>5mm,且病理证实为正常组织)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两组之间LKB1mRNA和VEGF-C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KB1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VEGF-C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LKB1与VEGF-C呈直线负相关.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过程中,LKB1和VEGF -C发生异常表达,且与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片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采取地塞米松耳后注射的为对照组,采取地塞米松联合七叶皂苷钠片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不同频率听力阈值、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250 Hz、500 Hz、1000 Hz听力阈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250 Hz[(26.64±7.21)vs(32.01±7.89)dB]、500 Hz[(33.17±5.80)vs(40.26±6.07)dB]、1000 Hz[(29.83±5.33)vs(35.60±6.87)dB)]听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3.63±1.11)vs(4.56±1.28)mPa·s-1]、低切黏度[(6.15±1.98)vs(8.71±2.13)mPa·s-1]及血浆黏度[(1.05±0.08)vs(1.33±0.15)mPa·s-1]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阈值,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疾病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miR-34a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明确miR-34a在鼻咽癌临床及预后中的评价意义以及在调节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鼻咽癌患者,取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的鼻咽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根据miR-34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miR-34a高表达组、miR-34a低表达组,各30例。均检测miR-34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鼻咽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鼻咽癌组织的miR-34a相对表达量;miR-34a高表达组和miR-34a低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鼻咽癌组织miR-34a的相对表达量(2.654±0.198)低于对应癌旁组织的(5.401±0.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患者鼻咽癌组织的miR-34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级患者鼻咽癌组织的miR-34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高表达组患者5年总生存期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33.3%(10/30),与miR-34a低表达组的60.0%(18/30)、36.7%(1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4a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细胞,并且与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上调miR-34a表达能够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KB1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搜集整理1999-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LKB1构功能、抑癌机理及其在不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LKB1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KB1突变或缺失表达与众多腺癌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如肺腺癌、乳腺癌和胃腺癌等.在肺腺癌的脑转移过程中,LKB1缺失表达起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对LKB1因的修复,可以增加腺癌细胞凋亡,从而为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可溶性止血纱布(泰绫)在腺样体吸切后手术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名腺样体肥大儿童,对照组20名,采取常规的纱球压迫止血方法;另一对照组20名,采取血凝酶的纱球压迫止血。研究组20名,应用可溶性止血纱布的纱球对腺样体吸切手术创面表面覆盖。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间比两组对照组均缩短,且止血确切,无术后出血情况发生。结论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创面出血较多,止血常费时费力,利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外用对局部创面进行止血,时间短且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湿耳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者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湿耳期中耳炎患者31例(31耳)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术前鼓膜穿孔情况及听力丧失程度,对术后3个月患者听力恢复情况、鼓膜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湿耳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是否可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以及手术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见鼓膜再穿孔外,其余患者(30/31,96.77%)术后3个月鼓膜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的术后听力与术前对比均得到明显提高,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38.45±1.65)dB HL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25.94±2.62)dB HL;平均气骨导听阈差由术前的(23.68±1.17)dB HL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7.77±1.7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总体满意人数达到30例(96.77%)。  结论  在术前及术中对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性分泌物妥善清理,同时术前和术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湿耳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施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并可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不同类型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耳)实施耳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观察组采用半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穿孔。所有病人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2组鼓膜穿孔的鼓膜愈合情况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鼓膜愈合率100.0%(30/30),高于对照组80.0%(24/30)(P < 0.05)。2组术前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且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值均明显优于术前(P < 0.01)。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穿孔的鼓膜是可行的,尤其半厚岛状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成活率高,可修补不同大小的鼓膜穿孔,且益于提高听力,术后听力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9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分别采用4种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治疗,其中18例采用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9例采用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11例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1例采用传统Caldwell-Luc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30例,好转7例,复发2例。1例复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再次手术后病理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行放疗后失访。1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结论:针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特点,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对手术疗效的提高及手术创伤的减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