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直肠脱垂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花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该院肛肠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另外的56例患者进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设为对照组,手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者通过一期根治术治疗(实验组),全部患者均有好转,治愈率为98.2%,进行切开引流术(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7.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复发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切口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肛周脓肿进行一期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明显,无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保肛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肛手术治疗基础上的末端回肠造瘘治疗,然后对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漏及并发症发生率0、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4/40)、20.0%(8/40)(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隧道式拖线术与多切口切开引流术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予隧道式拖线术治疗,B组予多切口切开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愈合时间、瘢痕面积、肛门功能以及复发。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A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均无肛门狭窄、失禁和畸形等后遗症,A组复发2例,B组复发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瘢痕面积,有利于术后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度混合痔临床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2010年7月—2013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136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混合痔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出现术后大出血症状,观察分析其临床病因以及治疗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出血分类显示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出现的原发性出血19例,由于术后感染及护理不当等导致继发性出血患者4例,混合痔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分析显示多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不当造成,经过相应的术后处理,所有患者的大出血病症都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病情都好转并康复出院,患者在术后一年内无复发患者。结论在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术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在术前做好相应准备,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进行规范手术,避免术后大出血状况能够控制患者的出血状况,并且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察,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大出血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撑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了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采用DST双吻合技术,研究组50例采用支撑管吻合法,全部切除了直肠系膜,并完整保留了肛门括<肌,采用支撑管进行超低位结肠一肛管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表明研究组未残留远端肿瘤,对照组1例;研究组的肿瘤远端切除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支撑管吻合术相比DST双吻合技术而言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肛周子宫內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激素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局部手术切除。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8.7±15.3)d、病情复发率为1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78.9±23.5)d、病情复发率为43.33%、并发症发生率为56.67%、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手术切除联合激素疗法治疗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复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滑膜肉瘤多见3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常见于四肢,特别好发膝关节周围。我院收治1例女患,在先天性双侧马蹄内翻仰(?)高弓足矫形术后,伴发右踝部切口处滑膜肉瘤,确属少见,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住院号:1072。自幼双足发育欠佳,要求矫形。其母、姨均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精神状态佳,营养状态良好,双下肢皮色正常,无肿胀及压痛,双足呈马蹄内翻仰(?)高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对小儿肛周脓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肛肠科就诊的8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发病一期进行根除手术,对照组患儿在发病一期后进行根除手术,观察比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58.1%),复发率(0.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对小儿肛周脓肿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手术时机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可靠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6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组织LC3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远处转移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远处转移、LC3表达是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远处转移、肿瘤分期和LC3表达情况表达是影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表达可作为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