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机械通气技术的改进,尤其应用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ce oxygenation,ECMO)治疗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EMCO设备昂贵,在新生儿应用技术要求复杂,普遍推广有困难。1992年起美国开始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PPHN,获得良好效果。我们对8例确诊为PPHN的患儿在机械通气同时应用NO吸入治疗。并动态监测相关指标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总结34例危重症患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的护理经验,包括制订转运计划,转运前物品、患儿准备及通知转入科室,转移至救护担架车、转移至急救车、转运途中患儿及ECMO管理,转运后患儿交接,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处理等。通过精心计划、团队合作和针对性护理管理,34例危重症患儿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均安全到达,无患儿病死,最终患儿脱机成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人工胎盘旨在通过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替代胎盘功能并保持超早产儿的胎儿生理状态,模拟子宫内环境,维持重要器官的发育,避免常规治疗的医源性损伤,从而降低超早产儿的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超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近年来,人工胎盘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临床转化指日可待。该文对人工胎盘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以及人工胎盘的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1介绍 本指南描述了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长时间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重点在于ECMO 技术以及ECMO 治疗期间的新生儿管理.其他同样重要的内容(例如人员、培训、认证、资源、随访、报告、质量控制等)在ELSO 其他指南中阐述,或各中心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规范.  相似文献   
5.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 易出现营养不良, 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 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在最初多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后, 尽早考虑开始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改善其代谢状态、补充代谢所需, 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及预后。肠内营养因符合胃肠道生理并可改善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问题.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外科治疗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体质量1.05~5 kg,年龄19小时至9个月,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和(或)反复肺部感染史6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68例,非体外循环手术18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保护下手术2例;根治手术86例,姑息性手术2例.结果 住院死亡11例(12.5%),存活77例,随访2个月至1年,根治手术的75例中,室间隔缺损少量残余分流1例,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Ⅰ级;姑息手术的2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 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摘要]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可提供强有力的循环和呼吸支持,同时也是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等待心肺移植期间歇期的主要体外生命支持手段。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肯定了ECMO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中的救治作用,但在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报道较少,该文就目前ECMO在儿科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经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术后患儿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中,结合新生儿的特点,在消毒隔离、管道护理、体温监测、病情观察、液体管理、镇静镇痛、皮肤护理、发育支持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治疗过程顺利,2例患儿病情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1例患儿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撤离体外膜肺死亡。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诊断策略。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符合Rubinstein-Taybi综合征诊断的患儿应用SNP-array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的变异分析。结果患儿男,2个月,发现16号染色体短臂13.3存在1.8 Mb的缺失变异,位于chr16:2903942-4748851,该区段包含致病基因CREBBP。结论 SNP-array等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可应用于Rubenstein-Taybi综合征的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肺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结果及经验.方法 2008年11月28日,我院儿童重病中心收治1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肺功能衰竭、肝功能严重受损及中毒性脑病的7岁男童,在经过以呼吸机为主的常规方法治疗后仍持续低氧血症且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情况下实施右侧股动静脉V-A ECMO辅助方式对患儿心肺进行支持治疗.结果 ECMO初始流量为0.8 L/min,氧流量与血流最之比为1:1,FiO_260%.ECMO开始后10 min,从桡动脉采血,PaO_2迅速从40 mm Hg(1 mm Hg=0.133 kPa)升至177 mm Hg,PCO_2 21 mm Hg,Lac开始下降,由3.5 mmol/L降至2.8 mmol/L.ECMO治疗后4 h,PaO_2202 mm Hg,PCO_244 mm Hg,Lac1.5 mmol/L,将ECMO流最调至0.6 L/min,FiO_2 60%,PaO_2持续维持在150~200 mm Hg.使用ECMO期间,患儿血压稳定,心功能明显好转,心率减慢,肝脏回缩,肝功能好转,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胸部X线片示肺部炎症逐渐吸收.使用ECMO后第4天,将流量降到0.4 L/min[20 ml/(kg·min)],FiO_2下调到40%,动脉血气分析示:PaO_2 190 mm Hg,PCO_2 36 mm Hg,SaO_2 100%,Lac0.9 mmol/L,于治疗后96 h停止ECMO.ECMO停止后36 h,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术后2周痊愈出院.ECMO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血小板有所下降,从230×10~9/L降至130×10~9/L,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ECMO是疗效肯定、有前景的心肺支持治疗方法,可用于儿科重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