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放大镜辅助前牙牙体预备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行上颌前牙美学修复的40例患者,共45个单位修复体,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利用放大镜辅助肩台预备、辅助修复体粘接;对照组:常规牙体预备,然后行全瓷冠修复。牙体预备和修复完成后,由医生和患者本人分别进行VAS评分,并按照USPHS标准进行随访评价。结果:实验组的预备效率低于对照组,在操作时间和预备质量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专家对预备后的牙体评分,实验组为(1.91±0.426)分,与对照组(2.22±0.5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随访复查,实验组的牙龈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牙科放大镜辅助全瓷美学修复,能有效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汪世超 《安徽医药》2015,36(6):710-711
目的 探索食物嵌塞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为临床防治食物嵌塞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食物嵌塞患者500 例, 详细询问病史与发病原因,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不同方法的治疗。2年后随访治疗效果, 总结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食物嵌塞多发生于35~65岁, 以垂直型嵌塞为主, 原因以龋损﹑牙周炎﹑不良充填及修复体等造成牙齿邻面接触关系和咬合关系不正常多见。拔牙、冠修复与充填的治疗有效率较高, 分别为100.00%、89.03%和88.20%。结论 对于食物嵌塞患者, 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导致牙齿缺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牙发病的对称性及隐裂纹走向的对称性。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牙及对侧同名牙为实验组,共研究850组,以上颌第二磨牙隐裂牙及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共研究730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组隐裂牙的发病情况及隐裂纹走向,记录对称性发病组数及非对称组数。结果:1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牙及对侧同名牙850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称性发病共521组(占61.3%),不对称性发病329组(占38.7%)。上颌第二磨牙隐裂牙及对侧同名牙730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称性发病共297组(占40.7%),不对称性发病433组(占59.3%)。实验组隐裂对称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显微镜下对对称性发病的上颌第一磨牙519组(共1038颗)隐裂牙咬合面的隐裂纹走向进一步观察,以近中沟向隐裂牙321组为实验组,其中对称性发病262组(占81.6%),非对称性发病59组(占18.4%),以非近中沟向隐裂牙198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称性发病105组(占53%),非对称性发病93组(占47%),实验组对称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牙发病具有对称性,隐裂纹走向中近中沟隐裂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食物嵌塞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86例食物嵌塞的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选磨法,另一组使用选磨和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法进行3个月和9个月的疗效比较。结果选磨法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7.5%,选磨和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法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87.0%。结论食物嵌塞的治疗在选磨法的基础上使用Esthet.XTM复合树脂充填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5.
汪世超 《安徽医学》2015,36(6):710-711
目的:探索食物嵌塞的病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食物嵌塞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食物嵌塞患者500例,详细询问病史与发病原因,针对不同病因给予不同方法的治疗。2年后随访治疗效果,总结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物嵌塞多发生于35~65岁,以垂直型嵌塞为主,原因以龋损﹑牙周炎﹑不良充填及修复体等造成牙齿邻面接触关系和咬合关系不正常多见。拔牙、冠修复与充填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分别为100.00%、89.03%和88.20%。结论对于食物嵌塞患者,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牙齿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Esthet&#183;X^TM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食物嵌塞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86例食物嵌塞的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选磨法,另一组使用选磨和Esthet&#183;X^TM复合树脂充填法进行3个月和9个月的疗效比较。结果选磨法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7.5%,选磨和Esthet&#183;X^TM复合树脂充填法3个月和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87.0%。结论食物嵌塞的治疗在选磨法的基础上使用Esthet&#183;X^TM复合树脂充填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7.
葛宇  汪世超 《安徽医药》2019,40(9):1024-1026
目的 探讨个性化舌侧矫正技术对成人双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因双颌前突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6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正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观察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上中切牙角(UI-SN)、下中切牙角(L1-MP)、上中切牙凸度(U1-NA)、下中切牙凸度(L1-NB)、上下中切牙角(U1-L1)、下颌平面角(MP-SN)的变化。结果 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U1-SN、U1-NA、L1-MP、L1-NB减小,U1-L1、MP-SN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侧貌突度得到改善。结论 个性化舌侧矫正技术是成人双颌前突矫治的有效手段,可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获得与唇侧矫治同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葛宇  汪世超 《安徽医药》2016,37(3):311-313
目的 探讨自锁托槽在非拔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错颌畸形患者60例,30例患者采用自锁托槽作为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非拔牙矫治。结果 试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成功率为66.67%,对照组无效的10例患者有可能进行拔牙矫正才能排齐牙列。试验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托槽降低了弓丝与托槽的摩擦力,同时具有扩弓作用,在非拔牙矫治中占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牙合)垫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研究,给予患儿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矫治周期为12个月,分别于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描图。对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形态进行比较,采用Ricketts美容线对矫治合格率进行评估。结果:矫治后,SNB、U1-NA等硬组织指标大于矫治前,ANB、L1-NB、U1-NA、L1-NB均小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FHN’Pm、上唇沟深度、Sn-H线距、Pog-Pm’等软组织指标均大于矫治前,H角小于矫治前(P<0.05);其余软硬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102例患儿中有97例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矫治合格率为95.09%;95例患儿对矫治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3.14%。结论:采用双(牙合)垫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可取得明显疗效,有效减少切牙突度及覆盖情况,在骨性Ⅱ类磨牙关系以及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方面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葛宇  汪世超 《安徽医学》2019,40(9):1024-1026
目的探讨个性化舌侧矫正技术对成人双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因双颌前突于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6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正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观察治疗前后SNA角、SNB角、ANB角、上中切牙角(UI-SN)、下中切牙角(L1-MP)、上中切牙凸度(U1-NA)、下中切牙凸度(L1-NB)、上下中切牙角(U1-L1)、下颌平面角(MP-SN)的变化。结果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U1-SN、U1-NA、L1-MP、L1-NB减小,U1-L1、MP-SN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侧貌突度得到改善。结论个性化舌侧矫正技术是成人双颌前突矫治的有效手段,可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获得与唇侧矫治同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