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及复发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岁6。发现右眼肿物半月余。入院术前超声检查:右眼眶近鼻侧探及大小约3.0cm×1.5cm的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欠规则回声不均匀,右眼球受压向外移位,双眼球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团块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PW可探及低速高阻动脉频谱,PSV:30cm/s,RI:0.8。诊断意见:右眼眶近鼻侧实性肿块考虑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泪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待排。患儿全麻下行右眼眶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右眼肿物)恶性肿瘤,符合横纹肌肉瘤。结论: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较少见,其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超声医师对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人类野生phb2 (prohibitin 2)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HEK 293T细胞检测其表达,转染至COS7细胞观察phb2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 以含有人phb2全长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带有FLAG标签上游引物,用PCR方法扩增phb2全长序列,然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pCDNA3-FLAG-phb2表达载体,将构建的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胞,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至COS7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FLAG-phb2表达载体,转染表明此表达载体在HEK 293T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在COS7细胞中phb2呈斑点状主要在胞质内分布,细胞核中未见到明显的表达.结论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hb2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胡丽超  周红  武标  夏龙飞  吴莺  王静 《江苏医药》2013,39(7):764-767
目的 探讨c-Jun/激活蛋白1(AP1)在活化的凝血因子Ⅶa促进SW620细胞增殖、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中Ⅶa、组织因子(TF)、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抑制剂U0126、p38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cJun、磷酸化c-Jun(p-c-Jun)的蛋白水平变化;MTT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AP-1 抑制剂姜黄素对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单克隆抗TF和PAR2抗体、U0126均能抑制Ⅶa促进SW620细胞中c-Jun/AP-1活化的过程(P<0.05).姜黄素降低Ⅶa诱导的SW620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能力(P<0.05).结论 TF/Ⅶa复合物通过激活PAR2促进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c-Jun/AP-1在此过程中被激活并发挥重要作用,ERK1/2为c-Jun/AP-1上游分子具有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体检发现右侧颈部肿块1个月余。超声检查:甲状腺右叶后方、锁骨上窝及胸骨后方见一大小约8.6 cm×5.0 cm×2.8 cm团块状较低回声(图1),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回声欠均匀,上缘达颈中段,下缘至胸骨后,内侧位于甲状腺右叶后方气管右后部,外侧达胸锁乳突肌前缘。CDFI:包块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后方至胸骨后方及锁骨上窝不均质包块,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颈部增强CT提示:右颈部占位,考虑血管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右颈侧进路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表面呈灰红色,边界清晰,大小约6.8 cm×5.8 cm×4.5 cm,包膜尚完整,质韧,沿被膜将肿物分离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颈部)神经源性肿瘤,见成束神经纤维及较多神经节细胞,考虑节细胞神经瘤。免疫组化:Vim(+),S100(+),Syn(神经节细胞+),NSE(神经节细胞+),GFAP(-),CKpan(-),EMA(-),Ki67(<1%+),SOX-10(部分+),NF(+)。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以超声特征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超声特征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AGN)与嗜铬细胞瘤(APHEO)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AGN与78例APHEO患者(共112个肿瘤)的临床资料及肿瘤超声特征,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肿瘤超声特征,筛选鉴别两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两组肿瘤在年龄、高血压、内部回声、钙化、血供、囊变及生长方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部回声、钙化与血供是鉴别两者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AGN与APHEO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40%、87.20%、64.70%。结论 超声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诊断AGN与APHEO,且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晓静  武标  武林松 《安徽医学》2022,43(7):758-762
目的 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手术的10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0个肿块,根据肿块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80)和恶性组(n=30),其中良性组72例患者,恶性组29例患者。术前均行BI-RADS分类及STE检查,观察肿块的二维图像信息并测量每个肿块弹性模量值和肿块周缘区域(Shell 2.0 mm)的上述弹性模量值。比较良恶性肿块超声特征、"硬环征"、肿块内部及周缘组织弹性模量值差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弹性模量的曲线下面积(AUC),获得诊断效能最佳的弹性模量,比较BI-RADS 分类、弹性模量及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患者年龄、肿块最大径及肿块"硬环征"发生率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肿块在边缘、形态、钙化、腺体后间隙、高回声晕、生长方式及BI-RADS 分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组肿块内部及周围(2.0 mm)弹性模量值比较,恶性组Emax、Esd、E2max、E2mean及E2sd均高于良性组,恶性组Emin与E2min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肿块E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 分类及各组弹性模量(Emean、Emax、Esd )的ROC结果显示,BI-RADS 分类与E2max(Shell 2.0 mm)AUC较大,分别0.943、0.841,最佳临界值分别4a-4b、87.10 kPa,敏感度分别90.00%、93.30%,特异度分别85.00%、58.70%,两者联合诊断AUC 为0.982,敏感度96.70%,特异度92.50%。结论 STE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E2max诊断效能最佳,BI-RADS 分类与E2max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Sedlin的点突变体,研究其与PAM14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寻找其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 用蛋白质在线序列分析软件CPHmodels预测Sedlin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主要有S2、S30、S119、S124、Y115,针对其中一个磷酸化位点(S124)设计定点突变引物;以pAS-Sedlin为模板,以两条含有突变位点的互补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PCR产物用Dpn Ⅰ酶切除去模板,消化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对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构建的定点突变质粒pAS-sedIins与pACT2-PAM14共转化至酵母Y190中,并对生长至合适大小的克隆进行B-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结果 构建了pAS-Sedlin的定点突变质粒pAS-SedlinS,其与pACT2-PAM14共转克隆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反应呈阳性,并且Sedlin S124A蛋白与PAM14蛋白的相互作用比野生型Sedlin蛋白与PAM14蛋白相互作用强.结论 成功构建了Sedlin S124A,Sedlin蛋白的S124并不是其与PAM14在酵母中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phb1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COS7细胞中观察phb1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并转染至HEK293T细胞检测其表达.方法 以含人phb1全长cDNA序列的质粒pLenti6-phb1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phb1全长序列,连接至T载体,构建pUCm-T-phb1,Kpn Ⅰ和EcoR I双酶切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Flag-phb1转染至COS7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定位.转染至HEK2931、细胞,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经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phb1,转染后荧光显微镜观察phb1在COS7细胞中主要定位于胞质;经Western blot检测phb1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结论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hb1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参与凝血因子Ⅶa依赖组织因子(TF)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从而促进SW620细胞迁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PAR2-AP)、Ⅶa、PKC激动剂佛波醇酯(PMA)等刺激物处理SW620细胞,并用抑制抗体(抗TF、抗PAR2)、同型对照抗体(mopc-21)进行抑制试验。用western blot检测其PKCα与p-PKCα的表达,免疫荧光试验观察PKCα的分布情况;分别用PMA(100 nmol/L)、Ⅶa(10 nmol/L)及PKCα抑制剂(safingol,10μmol/L)处理SW620细胞,Transwell试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定量PCR法检测其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PMA(100 nmol/L),因子Ⅶa(10 nmol/L)及PAR2-AP(100μmol/L)能明显促进PKCα的磷酸化(F=289.9,P<0.05),而对PKCα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影响(F=2.02,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PKCα自胞浆向核膜与核内发生转位;加入抗TF及抗PAR2抗体能够显著抑制因子Ⅶa对PKCα的激活,而同型对照抗体(mopc-21)没有此作用;Transwell试验与定量PCR结果表明,PKCα抑制剂明显阻断因子Ⅶa对细胞迁移及MMP-9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因子Ⅶa依赖TF活化PAR2,经信号分子PKCα介导,上调SW620细胞MMP-9表达,促进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