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对照分析由甲状腺中间人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新人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微创中心采用甲状腺中间人路完成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192例(腔镜组)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240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5±42.7)min,明显长于开放组(52.6±3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术后第1天的引流量为(192.5±45.2)ml,明显多于开放组(44.0±28.7)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甲状腺中间入路新手术径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5例手术切除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及胰周淋巴组织中CD13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3%、6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CD133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有关(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在蛋白表达水平上有明显相关性(P<0.05),CD133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胰腺癌中CD133的高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D133高表达与胰腺癌预后差有关.β-catenin可能通过调节CD133的表达来调节胰腺癌干细胞的某些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颖秋 《安徽医学》2017,38(3):389-39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 d,于2014年12月22日就诊于我院眼科.病史: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无眼红及眼痛,无畏光流泪,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患者既往情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全身情况无特殊,血压127/68 mmHg,血糖4.59 mmol/L.眼科查体:右眼视力0.80,左眼视力0.04;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清,瞳孔圆,对光反射敏,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右眼玻璃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玻璃体血性混浊,眼底窥不清;右眼压为17 mmHg,左眼压为 18 mmHg.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玻璃酸钠眼液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角膜异物患者共1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角膜剔除术后观察组使用玻璃酸钠眼液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滴眼,对照组使用盐酸左眼氟沙星眼液滴眼,观察两组在治疗后一周角膜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一周后两组的疗效比较,观察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玻璃酸钠能加快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OCT检查可见眼底的白内障患者193例217只眼,包括糖尿病史患者40例,高度近视患者10例,术前进行全面详细的眼科常规检查和眼底OCT检查.对比计算裂隙灯用前置镜与O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对眼底病的检出率,了解OCT对白内障术前眼底情况的评估意义.结果 术前OCT检出眼底病31例(39只眼),前置镜检出眼底病15例(18只眼).用配对卡方检验OCT计算出眼底病阳性率与前置镜阳性率在α =0.05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检查方法相比较,OCT检查可以明确白内障患者术前眼底情况,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7例(118眼),分为三组:A组(HbA1C≤8%),和B组(HbA1C>8%),C组为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检测三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变异系数(CV)、六角形细胞比例(HEX)、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G)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术前CCT(F=0.36,P=0.698>0.05)、CD(F=0.01,P=0.99> 0.05)、 CV(F=1.982,P=0.142> 0.05)、 HEX(F=0.254,P=0.776> 0.05)、AVG(F=0.029,P=0.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三组患者的CD、HEX均减少,CV、AVG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三组患者的CD(F=5.33, P=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两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方式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62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十”字形后囊膜切开,B组行“Q”形后囊切开,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激光能量、人工晶体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提高未见明显差异,B组激光能量明显小于A组.(P<0.05),A组人工晶体受损率4/30,其中视轴中央区受损3例.B组人工晶体受损率6/32,无视轴中央区受损.结论 两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方式均能提高术后视力,其中“Q”形切开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与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

方法:分别抽取20例眼睑黄色瘤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MSR1基因型SNP检测,眼睑黄色瘤患者同时进行血脂、α-脂蛋白水平、颈动脉彩超等检查。

结果:眼睑黄色瘤患者和健康人MSR1基因型SNP分布无显著差异,但部分合并颈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症的患者MSR1外显子区域S2-SNP1、S5-SNP2、S5-SNP4位点发生纯合突变。

结论:眼睑黄色瘤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受体MSR1基因型SNP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面表现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早期结膜有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角膜血管翳,晚期眼睑结膜发生瘢痕,致使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损伤,严重影响视力,是导致可预防性失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