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岚岚  梁树  王柱  陈佳  许芳  高薇薇 《四川医学》2019,40(10):986-989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对早期诊断PPH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PPHN患儿(观察组)及足月正常儿(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以下统一简称NO)+高频振荡模式呼吸机辅助通气(以下简称高频震荡通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IL-17,VEGF、TGF-β1水平,分析各指标与肺动脉压力(PAM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IL-17,VEGF、TGF-β1与PAM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17,VEGF、TGF-β1水平均与PAMP呈正相关,表明观察组患儿血浆VEGF、TGF-β1与PAMP水平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PPHN患儿血浆IL-17,VEGF、TGF-β1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变化显著相关,对PPHN的疗效评估及早期诊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8例PPHN足月儿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选择同期58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新生儿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初步评估在无创辅助通气基础上进行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S)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安全性及效果,开展了此项临床研究.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6月,经监护人知情同意,符合入选标准的RDS早产儿,入院后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基础上,通过振动筛网雾化器系统给予100 mg/kg注射用牛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极低出生体重患儿66例,接受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及相关常规治疗后随机分为HHHFNC组和NCPAP组,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NCPAP组相比,HHHFN组患儿开奶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提前,氧暴露时间和有创通气时间降低,7 d内重新插管、鼻部损伤、气漏、腹胀的发生率降低。结论 与NCPAP组相比,HHHFNC有相关损伤更小、耐受性更好的特点,是可以首选的一种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RDS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P组。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数据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200例患儿完成实验,至纠正胎龄36周时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9%vs 45%,P>0.05);NIPPV组患儿生后3 d时有创机械辅助通气使用率较NCPAP组低,(23%vs 41%,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较NCPAP组少(33%vs 48%,P<0.05)。NIPPV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均低于NCPAP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临床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NCPAP比较,VLBW早产儿早期使用NIPPV治疗虽未能减少BPD的发生,但仍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无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及湿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母亲妊娠高血压以及孕周>42周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吸入性肺炎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孕母孕周>42周、孕母妊娠高血压及剖宫产均是新生儿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针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早期预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2500 g的RDS患儿,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鼻部损伤、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呼吸机治疗费用等。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总用氧时间明显缩短( P<0.05),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呼吸机治疗费用也较低(P<0.05),对于重新气管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HFNC是一种容易被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可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优先选择的呼吸支持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潜在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经济方便等。  相似文献   
8.
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波生坦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6WMD、NT-proBNP、LVEDD、mPA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波生坦是治疗特发性动脉高血压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熊明媚  杜岚岚 《中外医疗》2012,31(35):72-73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重症哮喘患者在给予解痉平喘、抗炎症介质、氧疗、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皆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意识水平、气道保护能力、血流动力学等差异,分别选择无创或有创通气。其中,16例患者选择美国泰科BiPAP425ST呼吸机,采取通过鼻罩或鼻面罩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患者则选择美国泰科Puritan Bennett840呼吸机,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22例重症哮喘患者在给予通气治疗4h后以及撤机后与治疗前的动脉血气结果作对比,其pH值与PaO2恢复正常,PaCO2下降明显,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时间在1个星期之内,全部患者皆成功转出重症监护病房,生存率达100%。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相关症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比较在无创辅助通气基础上,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erosolized surfactant, AS)及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 MIST)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住院治疗的22例接受AS治疗以及26例接受MIST的RDS早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AS组及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发生率、病死率、总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颅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消化道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