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控制惊厥、维持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差异。结果 治疗14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31%)高于对照组(7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NBNA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1治疗HIE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脑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控制惊厥、维持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M1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差异。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 31%)高于对照组(76. 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血清IL-6、IL-8、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两组患儿NBNA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GM1治疗HIE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减轻脑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胸外伤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心理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住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肋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n=43),参照组采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咳喘宁口服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4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体质量≤20 kg,2.5 mg加入1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体质量>20 kg, 5 mg加入2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小儿咳喘宁口服液,3~4岁剂量5 mL/次,5岁及以上剂量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体温复常时间、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咯痰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总量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总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L-2、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咳喘宁口服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呼吸道病原的检测结果,了解其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与家族史、年龄、病原分型的关系。方法 以漯河市某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接诊的热性惊厥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咽拭子采集及静脉血采集,通过病历资料收集儿童病例相关资料及相关病原体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热性惊厥儿童病例4 105例,其中1 606例检出呼吸道疾病病原菌,检出率为39.12%。其中男童912例,女童694例,男女性别比为1.31∶1。平均年龄(5.23±1.65)岁。共检出病原体8种,依次为流感病毒B型(FluB,624株)、流感病毒A型(FluA,377株)、肺炎支原体(MP,375株)、嗜肺军团菌(LP,68株)、腺病毒(ADV,59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4株)(IgM抗体)、肺炎衣原体(CPN,43株)、副流感病毒(PIV,26株)。首次发作961例,再次发作645例,以首次发作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高。首次发作的儿童病例前3位病原菌依次 Flu-B、MP、Flu-A,再次发作儿童病例则为Flu-B、Flu-A、MP,均以Flu-B所占比例最高。有家族史儿童病例中Flu-B感染最多,其次为MP;无家族史的患儿中, Flu-B最多,其次为Flu-A。婴儿期儿童病例以Flu-A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幼儿期以Flu-B比例最高;其次为Flu-A,学龄前期以Flu-B最高,其次为MP。单纯型中株数最多的是Flu-B,其次是MP。复杂型中株数最多的是Flu-B,其次是Flu-A。结论 Flu-A和Flu-B是导致热性惊厥儿童病例发病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降低流感发病率,从而避免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上进行医学检验所采用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检验方法就是血常规检查。然而,临床上在实际进行采血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为儿童采血常规标本时,血标本常常会出现凝固的现象,有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人的眼睛不容易发现的血液产生的凝块,这样往往就会使得检查化验的结果不准确更多时候会需要对患者重新抽血进行化验,这样就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次化验的结果不准确或者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8~13天。结论:对于KD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