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重组的白纹伊蚊唾液特异性34k2蛋白(rAlb-34k2)黏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的可能,及其对大肠杆菌OD_(600)值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菌结合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lb-34k2蛋白与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效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Alb-34k2蛋白对24 h内大肠杆菌OD_(600)值的影响。结果:可在7%SDS处理后的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上清液、菌体沉淀和7%SDS处理的铜绿假单胞菌上清液中检测到rAlb-34k2蛋白,而在处理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上清液及其菌体沉淀中未检测到相应的蛋白条带。不同浓度的rAlb-34k2蛋白(16~137 ng/μl)处理后大肠杆菌在12 h的OD_(600)显著低于细菌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浓度(137 ng/μl、112 ng/μl)的蛋白处理组细菌OD_(600)值下降最为显著,且该现象与Ca~(2+)无关。此外,同源的rAalb-CTL2蛋白(重组白纹伊蚊唾液CTL2蛋白)在Ca~(2+)依赖下具有诱导大肠杆菌OD_(600)增高的现象。结论:白纹伊蚊雌蚊唾液特异性rAlb-34k2蛋白可与多种细菌黏附,且可能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表皮创伤早期愈合的机制及角朊细胞游走的特点.方法采用皮肤器官培养法(浮游法)培养SD小鼠皮片以建立角朊细胞游走的动物模型,观察角朊细胞游走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皮片经培养后,皮片自切缘开始发生游走,形成皮包,游走细胞及其细胞核变细长,皮包起始部细胞呈多层,远端细胞呈单层.培养8小时左右可出现游走现象,培养时间越长游走皮片越多,游走长度越长,培养时间与游走长度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角朊细胞游走在创伤的早期愈合中起了关键的作用,SD小鼠植片在角朊细胞游走研究中可作为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