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种恶性肿瘤,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清楚。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而肿瘤标记物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尽管AFP检测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所以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肿瘤标记物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就目前临床上正应用的和近年来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经手术取得股骨头坏死标本30例,采用发射光谱分析,测微量元素的组成变化和红外吸收光谱测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组成变化,讨论了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血象检查,在右下腹,必要时在全腹横切、纵切、斜切扫查。结果 36例急性阑尾炎术前超怕确诊34例,正确率达94.4%。结论 B超可以和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是一种新的治疗措施,由于刚刚起步,至今还缺少长期疗效观察。本文对我院1996年3月以来治疗38例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28~70岁。3...  相似文献   
5.
对实施了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38例术前存在多种并存病患者进行了分析。讨论,介绍了2种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时间最短40分钟,最长90分钟,术后6—8小时进食,术后24小时下床活动,8—9天拆线,术后38例患者除6例出现尿漪留外,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及心肺并发症,术后无复发病例。因此,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及20例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止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开腹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CT检查分析,了解其CT影像学表现,评估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07年9至2009年9月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脂垂炎9例患者的CT检查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8例诊断为原发性肠脂垂炎,1例误诊为阑尾炎。结论原发性肠脂垂炎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可以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行ERCP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吲哚美辛组在ERCP术前60min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100mg,对照组在ERCP术前不予直肠内治疗.ERCP术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并于术后4h、24h及48h做血清淀粉酶测定.结果 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P<0.01).结论 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以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柱色谱法对桑叶提取物中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进行富集分离;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蔗糖为底物,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桑叶多组分进行评价;采用等效线法、周-特氏联合指数法和等辐射分析法评价2组分间的药效相互作用及量效特点,为揭示桑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成分分析表明,桑叶提取物中,黄酮质量分数为5.3%,有机酚酸质量分数为10.8%,1-脱氧野尻霉素(DNJ)质量分数为39.4%,多糖质量分数为18.9%。活性评价表明,桑叶黄酮、生物碱、多糖组分均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抑制率随各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3个组分中桑叶生物碱抑制活性最强。桑叶生物碱与桑叶黄酮配伍、桑叶生物碱与桑叶多糖配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但多糖与黄酮组配伍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从而证实了桑叶多组分调节血糖的相互作用,为桑叶多组分降血糖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的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