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穿支皮瓣由皮肤穿支血管供血,是常用的组织缺损修复形式,但头颈部解剖复杂、缺损形式多样以及穿支血管解剖变异等,阻碍了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临床应用缺少相关治疗指南,穿支血管的术前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穿支皮瓣的应用设计缺乏科学的规范,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少客观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提高重建效果,本共识总结全国多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团队的实践经验,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王东苗  施卫兵  吴煜农  丁旭 《口腔医学》2013,(2):128-129,132
该文报道了因食道癌骨转移使用双膦酸盐治疗而导致下颌骨坏死的病例1例,通过介绍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患者停用药物,漱口液含漱,接受清创术及抗生素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变换速度牵引兔下颌骨15mm后新骨生成的质量,探讨提高牵引成骨效率的方法。方法:新西兰白兔5只,单侧下颌骨截开。延迟5d后,以0.75mm/次、2次/d的速率牵引6d,共9mm;再以0.5mm/次、2次/d的速率牵引6d,共6mm;固定15周,新骨分别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引结束后新骨逐渐成熟,到固定15周时,牵引区新骨与正常骨接近。结论:变速牵引成骨能够保证新骨的良好生成,缩短牵引时间,提高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NGF(0.0,0.1,1.0,10.0,100.0,200.0ng/ml)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和Acc-M的作用;使用反转录(RT)-PCR检测两株细胞系中NGF的受体TrkA和p75的表达。结果Acc-2和Acc-M细胞中各浓度组的吸光度值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指数增长期的两株细胞内在mRNA水平均未发现TrkA和p75基因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不表达NGF的受体TrkA和p75。NGF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引成骨术的不同牵引速度和距离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6只,以不同的牵引速度和牵引距离组合,随机分成5组。通过肉眼观察、X线片及电生理检查、组织学观察等了解下颌骨成骨及下牙槽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以2.0mm/d速度牵引下颌骨会产生骨不连接,以1.5mm/d速度牵引颌骨15mm,虽可获得良好的成骨,但可造成下牙槽神经不可逆性的损伤。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速度宜控制在0.5~1.5mm/d范围内;当牵引距离较小时,可适当加大牵引速度以提高牵引效率,当牵引距离较大时,应调小牵引速度,以减小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颈淋巴清扫术后肩功能研究之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既往相关研究,综合评价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class Theta-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间的关联?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GSTT1基因与口腔癌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种族,采用分层Meta分析评估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性,同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Meta分析显示,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总的效应为OR=1.17(95%CI:0.87~1.58)?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种OR=0.99 (95%CI:0.71~1.36);高加索人种OR=1.07 (95%CI:0.69~1.64);混合人种OR=1.89 (95%CI:0.76~4.67)?结论:尚不能认为GSTT1基因多态性能影响口腔癌的易感性,这一结论尚需要大规模?多种族的流行病学或功能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