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胃粘膜下横径动脉出血(Dieulafoy's)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需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我院从1986年6月~1995年12月共收治胃粘膜下横径动脉出血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5~69岁。病程6月~5年。临床症状:呕血及黑便7例,其中伴休克1例。术前均经急诊胃镜检查,术前诊断:胃粘膜下横经动脉出血4例,胃溃疡2例,胃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7例均施行手术治疗,其中胃楔形切除3  相似文献   
2.
吴明刚 《江苏医药》1994,20(12):700-700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本文就我院1986年3月~1994年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平滑肌肉瘤15例,就其诊治体会作如下分析报告。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46岁。二、主要临床表现:呕血、黑便12例,上瓜不适5例,贫血7例,腹块4例,休克2例。大便潜血阳性11例。三、肿瘤分型与部位:腔内型2例,腔外型3例,壁间型3例,腔内外型7例。贵门胃痛部2例,胃体部12例,胃窦部1例。四、病理结果:肿瘤直径3~ZOom,平均11cm。溃疡10例(10/15),溃疡发生率666%。五、辅助检查:纤维胃镜检查11例,确…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肠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外伤性肠破裂71例,现就其诊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根据瘘口大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临床表现、患者意愿等分为非手术组12例、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治愈.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术后日均引流量少,拔管时间早,冲洗时间及禁食时间短(JP均<0.05);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年龄<60岁且无其他脏器病变者,即使没达到手术标准也可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能治愈大部分吻合口瘘患者,主要适用于危重及合并其他脏器病变者.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的诊治(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Dieulafoy病经胃镜检查,其中6例术前均得到确认。本组10例均作了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无死亡,认为内镜检查为首选的诊断方法,手术是Dieulafoy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大肠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常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症状混淆,造成误诊率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本文将本科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46例青年人大肠癌作如下报道。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小18岁,20岁以下3例,21~25岁10例,26~30岁12例,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组织中CD40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免疫共刺激分子CD40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CD4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D40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40蛋白阳性染色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41.5%,而在正常癌旁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0分子可能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结肠癌预后判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的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肠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88年以来收治外伤性肠破裂71例,现就其诊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最多见,约占直肠癌的70%~75%。而且低位直肠癌手术是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难点,由于肿瘤位置低,盆腔空间狭小,手术有一定难度。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作为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手术的标准规范,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减少了远处转移的发生[1]。而且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的推广及双吻合器技术的普及,很多以往需行腹会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肛手术机会。但由于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越大[2]。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还会影响肿瘤的进一步治疗(如放化疗等)[3-4]。目前,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包括经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营养支持、扩肛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粪便改道两种方法,这需要根据发生吻合口瘘后瘘口大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临床表现、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本文旨在探讨经腹腔管冲洗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扩肛等综合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CD8^+CD28^+在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上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探讨TIL功能受抑制的原因。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TIL及胃癌患者和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28的表达。结果 胃癌,TIL表面CD3^+、CD3^+CD4^+,CD3^+CD8^+,CD8^+CD28^+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和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TIL表面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 胃癌TIL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与CD8^+CD28^+低表达有关;CD8^+CD28^+在,TIL上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