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术中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L组(0.15mg/kg)、M组(0.30mg/kg)、H组(0.50mg/kg)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各24例,在麻醉诱导时给予。记录术前1天(D1)、术后1天(D2)、术后3天 (D3)、术后5天(D4)、术后7天(D5)的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scale,SAI)评分、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 depression scale,MADRS)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手术时长等数据。记录从麻醉结束至拔管时间,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术后24h内谵妄、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头晕、嗜睡、镇痛补救率。结果 D3时,H组较其他3组有更低的SAI评分(P<0.05);与D1时比较,C组、L组、M组的D4、D5时SAI评分明显下降(P<0.05);H组D3、D4、D5时SAI评分下降(P<0.05);D3、D4时H组MADRS评分较另外3组降低(P<0.05);与D1时比较各组的MAD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H组瑞芬太尼消耗量较其他3组降低(P<0.05);4组患者术后谵妄、PONA、补救镇痛、头晕嗜睡、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3天的SAI及MADRS评分,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后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A组)和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24 h QoR-40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明显降低(P <0.001);A组患者术后6、12、24 h静息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A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Q组(P <0.05);A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高于Q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相较于后路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皮神经阻滞(SNB)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泵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头皮神经阻滞组(SNB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头皮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组(SNB+Dex组),每组40例。记录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3)、7 d(D7)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 R-40)评分;D0与D1时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浓度;记录术后24 h、48 h NRS评分,术后48 h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管时呛咳及躁动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长。结果 D1、D3时SNB与Dex对QoR-40量表总评分的主效应及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P <0.05);D7时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P> 0.05),SNB与Dex的主效应均显著(P <0.05)。血清S100β和GFAP浓度,D1时Dex主效应均显著(P <0.05),SNB主效应和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