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填式问卷的形式,对赣州市章贡区四大街道办事处下的48个街道社区居民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他们的阅读特点和存在的阅读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推动社区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影响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男士40例为对照组,给予研究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对两组人员的IPSS评分、IIEF-5评分、QOL评分、勃起周径增加量、精液量、逆行射精、射精疼痛及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IIEF-5评分、QOL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精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逆行射精、射精疼痛发生率15.0%(6/40)、5.0%(4/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1/40)、0(P0.05);但两组患者的勃起周径增加量、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5%(1/40)、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影响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机制为减少精液量、提升逆行射精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作为超前镇痛,B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4 h、24 h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2 h、4 h、24 h和48 h 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减少48 h内PCA自控按压次数,降低术后2 h、4 h、24 h和48 h VAS评分,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6只Sprague-Dawley大鼠(120~16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8)、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8)。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第12周,处死模型组2只大鼠,确认造模成功。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150 mg·kg-1·d-1小檗碱灌胃4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等渗盐水灌胃。第16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绒毛变化;苏丹黑B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量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及普拉梭菌的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内毒素(0.288±0.04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7±0.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192±0.049,0.94±0.07)(P<0.05),小檗碱干预可显著降低内毒素(0.213±0.025)和TNF-α水平(0.93±0.07)(P<0.05)。模型组大鼠肠黏膜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0.05±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0.166±0.014),小檗碱对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0.055±0.0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模型组(7.29±0.47)相比,对照组(9.49±0.59)拟杆菌数量降低,治疗组拟杆菌的数量增加(9.77±0.87);与对照组(5.42±0.63,9.49±0.59)相比,模型组大肠杆菌(6.92±0.77)、普拉梭菌(8.70±0.62)数量增加,小檗碱干预减少了大肠杆菌(6.34±0.71)、普拉梭菌(9.77±0.87)的数量(P<0.05)。结论小檗碱有效地保护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肠屏障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与比较不同屈光度近视青少年儿童黄斑区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6~18岁青少年儿童115例23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4组:正视组16例32眼,低度近视组47例94眼,中度近视组34例68眼,高度近视组18例36眼。RTVueXR扫描黄斑区6mm×6mm范围,系统自动分区,分为以黄斑中心小凹为中心,直径分别为1mm的中心凹(fovea)环、1~3mm的内环(parafovea)、3~6mm的外环(perifovea),且每个圆环被进一步划分为颞(T)、上(S)、鼻(N)、下(I)4个象限,定量分析各分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结果:正视、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黄斑区整体浅层毛细血管密度依次显著减低,分别为(44.4±3.5)%、(44.8±3.8)%、(44.3±3.8)%、(42.6±4.5)%(F=2.963,P=0.033),内环颞侧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6.1±3.5)%、(46.8±5.1)%、(46.2±4.3)%、(43.8±5.5)%(F=3.436,P=0.018);四组黄斑区整体深层毛细血管密度随着近视度数增加亦显著降低,分别为(49.9±4.1)%、(48.4±4.7)%、(47.9±5.5)%、(45.3±4.7)%(F=4.806,P=0.003),外环深层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9±4.4)%、(47.2±5.2)%、(46.6±6)%、(43.6±5.1)%(F=5.495,P=0.001)。四组黄斑区整体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93.9±12.9、295.5±13.0、290.9±12.0、284.5±10.7μm(F=6.606,P<0.001)。内环颞侧、鼻侧浅层毛细血管密度与SE呈正相关(r=0.221、0.219,P=0.001、0.001),外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深层毛细血管密度与SE呈正相关(r=0.172、0.200、0.250、0.296,P=0.011、0.003、<0.001、<0.001);黄斑区除中心凹外其余区域视网膜厚度与SE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青少年儿童近视度数的增加,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降低,以内环颞侧为甚;深层毛细血管密度降低,以外环范围内为甚;视网膜厚度降低,以内环和外环范围为甚。青少年儿童近视随着屈光度增加,会导致黄斑区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在高度近视眼中改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分析了25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变化,旨在探讨其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FIGO分期Ⅰ期OC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5月。通过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分析年间的121例OCCC患者中,Ⅰ期患者占52.1%(63例)。Ⅰ期OCC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7±9.65)岁,绝经前患者占57.1%。患者多因查体或自扪及腹部包块就诊(65.1%),约一半(54%)患者血清Ca125水平在正常范围,肿瘤单侧居多(96.9%)。经过全面分期手术后,较少发生铂类耐药(3.2%)。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8.4%,5年无瘤生存率为88.9%。无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9个月,复发患者为60个月。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瘤体直径11cm(P=0.008 5)及化疗周期数4(P=0.013 9)相关,而与是否绝经、合并内异症、子宫内膜病变、IC期无关(P0.05)。结论Ⅰ期OCCC患者经过全面分期手术后,较少发生铂类耐药,生存情况较好;OS及DFS与肿瘤大小及化疗周期数相关;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明确早期OCCC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支气管镜相关性院内感染率,以及术前鼻腔冲洗对儿童支气管镜相关性院内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未进行支气管镜检查2 945例和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 269例住院患儿,对实验组(支气管镜检查组)和对照组(无支气管镜检查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172例拟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术前鼻腔冲洗组)和对照组(无术前鼻腔冲洗组),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支气管镜检查组和无支气管镜检查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37%和11.38%。儿童支气管镜术前鼻腔冲洗组和无术前鼻腔冲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12%和20.93%。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儿童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前鼻腔冲洗可能是降低儿童支气管镜相关性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同机融合的一种检查方法,能够将解剖显像与功能显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定位准确率的同时还可以对疾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兼具了SPECT灵敏度高和CT特异性、分辨率高的优点,因此,对很多疾病如脑梗、TIA、癫痫等缺血性病变的病灶定位、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以及正常脑功能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