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3D镜像打印结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3D镜像打印结合MIPPO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前切除术和术后预防性造瘘治疗后,形成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前切除术和预防性造瘘术的直肠癌患者164例,根据术后4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永久性造口组(39例)和造口还纳成功组(13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永久性造口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 Meier法比较两组的1、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OR(95%CI):0.526(0.305~0.847),P=0.014]、吻合口漏[OR(95%CI):0.965(0.748~1.854),P=0.021]、吻合口狭窄[OR(95%CI):1.205(1.006~1.954),P=0.038]和局部复发[OR(95%CI):1.305(1.047~1.532),P=0.038]为影响永久性造口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永久性造口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7%、71.8%和53.8%,与造口还纳成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造口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69.2%,低于造口还纳成功组的85.2%(χ2=4.527,P=0.033).结论 肿瘤距肛缘距离、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局部复发为影响永久性造口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永久性造口影响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估Ⅱb~Ⅲb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手术时机选择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前11周内行nCRT且术后随访满2年的90例Ⅱb~Ⅲb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nCRT与手术间隔时间分为观察组(间隔时间>8周)、对照组(间隔时间≤8周),比较两组nCRT疗效、手术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直肠癌消退分级(RCRG)、病理完全缓解率(pCR)、镜下切缘无癌残留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nCRT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吻合口距离肛缘距离、保肛率、中转开腹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CEA、CA125、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CRGⅠ+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R率、镜下切缘无癌残留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局部复发率、总淋巴结转移数目、第一站转移淋巴结数目低/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b~Ⅲb期直肠癌患者nCRT后间隔8周以上(≤11周)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下调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癌残留,改善预后,且对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GAS5(lncRNA-GAS5)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7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结直肠癌患者86例,保存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GAS5相对表达水平,并根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