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效果的影响,为临床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2组患者均行日常生活指导、常规药物治疗及分阶段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分阶段辨证中药汤剂辅助治疗。2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治疗1个月时疼痛评分(VAS)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Cobb角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骨密度变化,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骨折愈合临床疗效判断并比较。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 d、7 d、1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椎体在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Cobb的椎体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矢状面指数、Cobb角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 4%)显著高于对照组(75.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骨关节疼痛,提升骨密度,促进骨折结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开放椎板开窗术(OD)、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等3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LDH患者中,随机抽取接受OD、MED、PELD的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OD组、MED组、PELD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及JOA评分、VAS评分、ADL评分指标.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肺容量和呼气流量反应的差别.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临床诊断为COPD稳定期无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患者465例,其中男426例,女39例;年龄(42~86)岁,平均(67±8)岁.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患者支气管舒张前后FEV_1和FVC的改变值和改变率.统计学分析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以及非参数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FEV_1平均增加117 ml,较基础值平均提高13.2%,舒张试验阳性率为18.7%(87/465);FVC平均增加258 ml,较基础值平均提高14.0%,舒张试验阳性率为44.1%(205/465).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FEV_1改变值逐渐减少,而FVC改变值却逐渐增加.结论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COPD患者的容量反应较流量反应更为明显,FVC改变值较FEV_1更大,且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增加,FVC增加值越大.FVC应该作为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分别给予传统按摩治疗和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观察并记录分析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计时起走测试评分(TUG)、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 VAS、TUG组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01);JOA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01);PSQI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对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48例,女性组52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40岁组27例、40~60岁组34例、≥60岁组29例。分别采用匹兹堡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文版SF-36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在骨折前、骨折后第4周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骨折后第4周男性组、女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均高于同组骨折前,组内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女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均高于同条目男性组,组间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男性组、女性组PF、RP、BP、VT、SF、RE 、MH、GH评分,组内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女性组PF、RP、BP、VT、SF、RE 、MH、GH评分均低于同条目男性组,组间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睡眠质量中除睡眠时间外,其余均总体呈下降趋势;PF、RP、BP、VT、SF、RE 、MH、GH评分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P<0.05);3组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骨折第4周其余睡眠项目指标评分均高于同组同组骨折前,组内差异(P<0.05);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其余睡眠项目指标增值评分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P<0.05)。≤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PF、RP、BP、VT、SF、RE 、MH、GH增值评分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后,男女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总体均下降,以女性更甚;年龄越大,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越差,睡眠质量总体与年龄呈正比,而生活质量在不同年龄阶段改变的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0)与对照组(n=30).联合组采用经皮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JOA评分、VAS评分、Codd角、ADL评分.结果 联合组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4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在正常值的95.3%,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在正常值的74.7%,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是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图椎体成形术都有很好的应用,并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