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致盲眼病,眼底的变化会根据年龄的增长发生退行性病变。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因此病而致盲~([1])。其中,在AMD患者中,湿性AMD发病率占10%,但严重视力丧失发生在湿性AMD患者的发病率高达90%~([2-3])。湿性AMD患者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央视野暗点,眼底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杞黄颗粒对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1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采用随机分组法,13只为空白对照组;68只造模,随机抽取3只验证CNV形成,剩余65只随机分为5组:杞黄颗粒A组(简称杞黄A组),杞黄颗粒B组(简称杞黄B组),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简称杞黄+雷珠组),模型组。除杞黄B组给药90 d,其余组给药60 d后检测VEGF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第7天,CNV验证形成。用药60 d,杞黄+雷珠组与杞黄A组、模型组相比VEGF的蛋白含量也明显降低,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杞黄B组与杞黄A组相比,VEGF蛋白含量降低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0 d,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杞黄+雷珠组相比模型组VEGF mRNA均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杞黄B组相比杞黄A组的VEGF mRNA降低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杞黄颗粒与雷珠单抗联合使用,对于VEGF的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减少CNV的形成,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有一定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的表达探讨杞黄颗粒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BN大鼠81只,随机选取1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另68只右眼通过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光凝7d后随机选取3只检验造模是否成功,余下65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杞黄颗粒A组、杞黄颗粒B组、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各13只。治疗结束后,除杞黄颗粒B组在治疗的第90天处死,其余组大鼠均在治疗的第60天心脏灌注处死,取右眼制作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HIF-1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于激光后第7天OCT检查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层不连续,局部增厚,反射增强,界限不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出少量圆盘状荧光渗漏,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HIF-1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均有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蛋白表达量,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杞黄颗粒A组、雷珠单抗组、模型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m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杞黄颗粒A组表达高于雷珠单抗组和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雷珠单抗组优于雷珠单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杞黄颗粒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杞黄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在抑制CNV中下调HIF-1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效果较单纯应用杞黄颗粒更加稳定,长期应用杞黄颗粒对抑制CNV有临床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