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基于麻醉科专职疼痛医生指导下疼痛资源护士正念团体训练对围术期多学科疼痛管理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0名疼痛资源护士进行正念团队训练,比较训练前(2020-01~06月)与训练后(2020-07~12月)疼痛资源护士简版中文五维度正念问卷(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 Q)各维度得分、疼痛护理质量、多学科合作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与正念团队训练前相比,训练后疼痛资源护士FFM Q各维度得分值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训练后疼痛护理质量、多学科合作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资源护士正念团体训练有利于提高外科体系护士疼痛管理的积极性及成就感,促进多学科疼痛管理合作能力,提高围术期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汪宏  鲁汉杰  谈世刚  宋晓阳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133-136,8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全身麻醉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D1组为0.5μg/kg、D2组为1.0μg/kg、D3组为2.0μg/kg),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D1、D2、D3组分别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1.0、2.0μg/kg,C组用等量0.9% NaCl溶液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为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min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组内T0时比较,T1~3时C组和D1组MAP、Vp-MCA、Vm-MCA升高,HR增快,PI降低;T1~4时D3组MAP、Vp-MCA、Vm-MCA升高,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1~3时D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T4时D3组MAP、Vp-MCA、Vm-MCA增加、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T1~3时D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T4时D3组MAP、Vp-MCA、Vm-MCA增加、HR减慢、P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3组比较,T1~4时D2组MAP、Vp-MCA、Vm-MCA降低,HR减慢、P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滴鼻能抑制气管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流程在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规范转运流程对2 797例院内转运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输液针脱落5例、堵塞4例,导尿管脱落2例,呼吸道梗阻6例,低氧血症22例,血压升高12例、下降4例,呕吐5例,躁动18例,寒战4例,经及时处理,均被平稳护送至病房。结论:运用规范转运流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安全护理,能保证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安全,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周转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短小全麻具有起效快、不插管、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等优点.2007年2月~2008年2月,我们对1831例患者行短小全麻手术,术后给予精心麻醉恢复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 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 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 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30 min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65岁,BMI 14.1~30.3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D组,n=29)和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n=30)。术前1 d晚间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F组仅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右美托咪定滴鼻前(T1)、髂筋膜间隙阻滞后1 h(T2)、过转运床即刻(T3)、过手术床即刻(T4)、摆体位时(T5)的HR、MAP、SpO2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术前1 d、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的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和里兹睡眠问卷(LSEQ)评分。记录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日间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T1时比较,T3—T5时F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D组NRS明显降低(P<0.05);与F组比较,T3—T5时D组HR明显减慢,MAP和NRS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 D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LSEQ评分明显增高,F组LSEQ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F组比较,手术当日及术后1、2 d D组LSEQ评分明显增高,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F组比较,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谵妄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日间嗜睡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使术前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同时减轻术前疼痛,降低焦虑及术后谵妄发生率,提高围术期睡眠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武汉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武汉市3家三级医疗机构的2 97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应急知识、应急态度的问卷调查,并收集医护人员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对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976名医护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平均得分为(142.74±10.93)分,总条目均分为(3.86±0.53)分。在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中,防护能力条目均分最高,准备能力条目均分最低。医护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应急知识和应急态度呈正相关(r=0.704,0.513,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类型(β’=0.821、0.635、0.524)、工作年限(β’=0.779)、参与应急培训/演练(β’=2.278)、应急知识(β’=1.349)和应急态度(β’=1.125)是影响医护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武汉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演练以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