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O型臂导航辅助下寰椎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经口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置钉方式,20例患者分为导航辅助组及徒手置钉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的斜坡椎管角(CCA)及延髓脊髓角(CMA),对比分析两种置钉方式的应用疗效,采用改良Park的标准对逆向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CCA及C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CCA及CM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结论:通过O型臂导航技术辅助进行经口寰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可获得与徒手置钉相当的治疗疗效,同时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置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个月;体重9~22.5kg,平均16.32±3.23kg。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其中2例患儿伴有四肢乏力,1例患儿颈部偏斜为主要表现;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2例,D级1例,E级10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正侧位以及动力位X线片、CT骨三维重建、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MRI平扫或增强检查。常规行床边枕颌带或颅骨牵引,麻醉下颅骨牵引,13例患儿皆可获得完全或大部分复位,遂行后路寰枢椎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所有椎弓根螺钉直径为3.5mm;除外4例新鲜单纯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儿,其他病例皆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对3例因颅颈交界畸形或寰枢椎发育异常无法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患儿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方式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