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642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德消息:据国际急性白血病专题讨论会上的一篇论文称,急性白血病病人接受排除T淋巴细胞的骨髓移植后,可改善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首次缓解的存活率。去除匹配的同胞供者骨髓内T淋巴细胞,可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是进行移植的白血病病人致死性并发症的原因。 24名白血病病人(13名急性髓性,11名急淋)的试点研究表明,用小鼠抗T淋巴细胞单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激活受体1介导人肺上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动肽和凝血酶对人肺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索-8(IL-8)分泌的影响。方法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分别接种于12孔培养板各孔内,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AR1激动肽SFLLR和反PAR1激动肽RLLFS以及不同浓度的凝血酶和/或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索进行刺激,刺激时间为2和16h。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8水平。结果经过16h的培养,SFLLR可引起浓度相关性IL-8的释放增加,增加到300μmol/L时诱导IL-8的释放量比基础分泌量增加了近16倍,RLLFS不能引起IL-8的释放增加。凝血酶也可引起浓度相关性IL-8释放.凝血酶在浓度1kU/L时就可引起IL-8释放量增加,10kU/L时诱导IL-8释放量达高峰,为基础分泌量的7.5倍。水蛭索可以抑制凝血酶对IL-8的释放作用。时间相关曲线表明,PAR1介导的IL-8释放从2h起即可引起增加,16h达高峰。结论PAR1激动肽和凝血酶可促进人肺上皮细胞分泌IL-8,PAR1拮抗剂和凝血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体系是对近代中国社会这一有机整体及其现实运动的正确反映和科学论述。旧的史学家不了解这一点,在他们那里,中国近代史体系的构思,与现实本身的逻辑是背离的。五十年代,胡绳先生首先指出了这种错误,并阐述了他构思中国近代史体系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胡绳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三次革命高潮论”。三十年后,李时岳先生再次提出了如何科学构思中国近代史体系的问题。这时,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IFN—α雾化吸入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PAAP法检测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病毒抗原,发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3例采用IFN-α雾化吸入治疗,另一组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C3b-R、淋转率、鼻咽部分泌物中抗原转阴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CD3、CD4、CD8,CD4/CD8、C3b-R治疗后明显升高,而CD8、淋转率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IFN-α雾化吸入治疗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安定对人类白细胞有影响,这可能是一种无关的副作用,然而这一现象提示,存在一个完整的、新的化学交流(chemical communication)系统,而且人脑中可能有一影响免疫反应的途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6.
美国波士顿消息:197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一名人员称,对皮肤黑色素瘤的动物模型经皮内注入卡介苗(BCG)在癌症治疗方面是一重大的突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目前虽然尚未批准以任何方式的BCG治疗癌症,但减毒的牛结核菌已开始代替药物,用于血管内治疗浅表的、复发的膀胱癌和膀胱原位癌。波士顿大学泌尿科副教授Richard Babayan说,BCG比用过的其他药物更有效,疗程结束后BCG的作用似乎至少可维持  相似文献   
7.
夜班与癌症     
20 0 3年 6月 6日结束的一项研究发现 ,一月数次的夜班使人不仅视觉模糊 ,甚至可以增加其患结肠癌的危险。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癌症协会》杂志中指出 ,那些工作 1 5年或 1 5年以上每月至少上三次夜班的护士患结肠癌的危险比从不上夜班的护士高出 35%。研究人员在 1 0年间对在一个月内当值三次或三次以上夜班 ,连续少于 1 5年或超过1 5年的 78586名护士进行了随访调查 ,看其中有多少人患了结肠癌。这份首次将轮换夜班与患结肠癌高风险联系起来的研究 ,估计今年将因此使 571 0 0名美国人丧生。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夜班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  相似文献   
8.
数项实验性癌症疗法利用碘以增强离子辐射的细胞杀伤效力。研究人员选择将碘掺入癌瘤细胞的DNA中,使肿瘤较周围正常组织对放疗更为敏感,这可能减轻当前传统放疗时病人的副作用。研究人员认为,上述方法用于治疗时,可望破坏当前许多难治的癌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放疗专家对晚期、严重的(一般为不治的)成胶质细胞脑瘤或其它转移癌一般都用放疗。放疗前,经静脉给予碘苷(IdUrd)。 IdUrd是DNA胸腺嘧啶核苷的同类物,即四个碱基中的一个,通常将遗传信息编入DNA·  相似文献   
9.
据圣地亚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癌瘤中心(UCSD)核医学主任Samuel E Halpern称,放射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为诊断以前未发现的肿瘤提供了一项有希望的方法。 Halpern说,4例癌瘤病人通过其他显像技术未发现肿瘤的转移部位,但用放射性~(131)碘标记的抗癌胚抗原(CEA)抗体却可检出。 CEA阳性的18名各种肿瘤病人中大部分为结(直)肠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德托纳消息,从健康的亲属取出LAK(淋巴细胞活素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后再注入癌瘤病人,可能与处于危险的移植病人的移植物/宿主反应属同一性质的抗癌方法。发明本治疗的医师、威斯康星大学肿瘤学副教授Paul Sondel说,Ⅰ期临床试验的12名晚期转移癌病人中有1例完全缓解。他制备的LAK细胞不同于Rosenberg制备的LAK细胞。他制备的LAK细胞能识别组织相容性分子——存在于所有组织的移植抗原。被激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