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BACKGROUND: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 a new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which has been initially applied in orthopedics, especiall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得到普遍共识。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凝血状态的检查工具,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较少,是否能够通过其监测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用药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价血栓弹力图在监测骨科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凝血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患者204例,分别收集置换前、置换后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血小板等数据。将血栓弹力图结果分别与传统的凝血检查,即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等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反应时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φ=0.713,Kappa值=0.647);凝血酶原时间与反应时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一致性一般(φ=0.392,Kappa值=0.362);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φ=0.392,Kappa值=0.488);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其余参数相关性及一致性差;而髋关节组除了反应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较弱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外,其余相关性均差。但是也有部分参数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凝血趋势一致的比例较高,髋关节组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67.6%,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78.3%。提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一定相关性和一致性。血栓弹力图参数在数据上的趋向性更一致,血栓弹力图可以作为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监测凝血状态的一种辅助手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骨盆前壁锁定钢板治疗累及方形区髋臼骨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壁伴后半横型骨折6例,横型骨折7例,双柱骨折12例,T型骨折7例.通过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髋臼,选择骨盆前壁锁定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 、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后路单开门成形术后脊髓前方残留压迫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残留压迫与术前椎管侵占率以及致压物最大径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行单开门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12 ~52个月).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存在前方残留压迫;B组:38例术后不存在前方残留压迫.比较和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影像学资料,如JOA总体评分及改善率,JOA各项评分及改善率,术前及术后颈椎曲度,前方压迫物最大径以及椎管侵占率.[结果]两组平均年龄、病程、随访时间、术前JOA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颈椎曲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JOA改善率(52.7±19.2)%,B组改善率(69.8±9.8)%,两组间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vs B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率(44.6% vs76.3%),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率(43.2% vs57.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压迫物最大径及椎管侵占率分别为(7.2±1.4) mm和(58.2±10.7)%,B组分别为(5.9±1.3)mm和(49.5±10.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术后脊髓受到前方残留压迫时会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特别是在四肢运动功能方面.单开门手术对伴有前方巨大占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地塞米松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发挥了减少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膝关节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单髁置换后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桥形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应用ROI-C或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25例患者采用ROI-C作为内置物(A组),32例患者采用cage和前路钛板作为内置物(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术前颈痛VAS评分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术后颈痛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前凸角、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及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41.3±49.9min,术中出血量123.6±54.1ml,B组分别为168.3±44.4min和126.2±32.6ml,A组手术时间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JOA及VA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6°±7.3°、21.9°±6.2°;B组分别为14.3°±9.3°、19.6°±7.3°,两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前凸角分别为3.4°±5.6°、9.6°±5.5°;B组分别为4.4°±4.3°、9.1°±4.1°,两组手术节段术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有2例诉轻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8%(2/25),B组术后有10例诉轻度吞咽困难,1例诉中度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发生率34.4%(11/32),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8%(22/25),B组术后3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7.5%(28/32),末次随访两组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愈合。A组50个邻近节段中有6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64个邻近节段中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后应用ROI-C固定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获得与传统cage联合前路钛板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但使用ROI-C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吞咽困难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失血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UKA术的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浮肘损伤的机制及加压锁定钢板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浮肘损伤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4.6岁;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2例(Gustilo Ⅱ型7例,Gustilo Ⅰ型3例,Gustilo Ⅲ型2例).结果 24例获得6个月~3年随访,平均18.4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根据Khalfayan上肢功能评分,优10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平均84.7分(54~96分),优良率83.3%.1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8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4例残留部分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2例臂丛神经损伤二期行手术治疗,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浮肘损伤具有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浮肘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