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策略。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罗哌卡因与地佐辛。根据不同的穿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解剖定位穿刺;观察组40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4例(10.00%),恶心2例,血管损伤与皮肤瘙痒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42.50%),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各4例,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反应2例,恶心与皮肤瘙痒各3例、血肿1例,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麻醉效果理想,能够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王朋飞 《当代医学》2016,(12):130-131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率分别为70%,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在生活上也显著让患者得到了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疼痛虚拟病房(VPU)成立前后对患者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在急性疼痛管理小组(APS)模式下和2021年在VPU模式下进行术后疼痛管理的手术患者21 281例,男7 726例,女13 555例,年龄≥18岁,ASA Ⅰ—Ⅳ级,术后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根据使用的管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APS组(n=10 494)和VPU组(n=10 787)。收集患者围术期资料,记录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疼痛发生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情况,计算术后中至重度疼痛年平均发生率和不同科室全年术后中至重度疼痛平均发生率。
结果 与APS组比较,VPU组术后中至重度疼痛、恶心呕吐、头晕年平均发生率和不同科室术后中至重度疼痛年平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与APS模式比较,VPU模式可降低患者术后中至重度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术在开胸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至2017年05月,我院施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关胸方法不同分为不关肋间组(试验组)和对照组。60例行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术进行关胸,男34例、女26例,年龄(43.5±10.5)岁;60例行传统关胸方法进行关胸,男36例、女24例,年龄(45.0±11.5)岁。两组患者术后均由同一名主治医师闭合胸腔,对比关胸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远期胸壁疼痛及麻木、切口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手术均获成功,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二次手术。试验组患者关胸所用时间[(14.1±2.0)min vs (20.0±3.4)min,P=0.00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3±0.5)分 vs (5.2±0.6)分,P=0.000]、术后远期胸壁疼痛及麻木(8.3% vs 33.3%,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3)d vs (2.8±0.5)d,P=0.000]及术后住院时间[(4.5±1.2)d vs (5.5±1.6)d,P=0.00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257.1±38.0)mL vs (260.6±32.1)mL]、住院费用及切口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关胸方法相比,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在关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改善患者术后胸壁疼痛及麻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关胸方法相比,不关肋间的改良关胸方法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在关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改善患者术后胸壁疼痛及麻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急诊急性心力衰竭单元在国内逐渐开展,分析急诊急性心衰单元对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出院后6个月内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收治的AHF病例,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慢性肾脏疾病分期4-5期、自动出院及病史资料不全的患者,从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病情、辅助检查等方面收集资料,患者出院后通过临床数据中心门诊就诊病历或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出院口服药物、再入院及死亡信息。根据患者治疗地点不同分为接受急诊急性心衰单元治疗的(急诊AHFU组)、接受急诊常规诊疗的(急诊AHFU外组)和接受心内科治疗的心内科组。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选238例AHF患者,院内死亡28例,随访出院患者共210例。排除随访过程中发生恶性肿瘤患者4例,失访6例。纳入急诊AHFU组40例,急诊AHFU外组67例,心内科组93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3例,预后良好组145例。入院时急诊AHFU组与急诊AHFU外组患者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心功能基本一致,治疗时AHFU组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例更高(52.5%vs.32.8%,P<0.05);出院后急诊AHFU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P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口服药物使用率更高;患者的随诊也更规律(95.0%vs.79.1%,P<0.05);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率(15.0%vs.40.3%,P<0.05),急诊AHFU组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和病死率复合结果(17.5%vs.43.3%,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急诊AHFU诊疗组较急诊AHFU外组治疗后患者的再入院率减低(OR=2.882,95%CI:1.267~6.611,P=0.12)。AHFU组与心内科相比收缩压更高、心率更快、NT-proBNP水平、心功能NYHA Ⅳ级、Killip Ⅲ级的比例也更高(均P<0.05);治疗上急诊AHFU组无创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心内科治疗组(52.5%vs.30.1%,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个月的再入院和病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急诊AHFU组与心内科组治疗对患者的再入院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A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诊AHFU外组、高龄、女性、患冠心病、BUN峰值。结论急诊急性心衰单元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以降低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率以及再入院和病死率复合结果。高龄、女性、患冠心病、BUN峰值升高均是影响A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回顾全瓷修复的发展历史.其美观逼真的修复效果早已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而其强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全瓷材料的种类较多,如白榴石、锂基瓷、氧化铝、氧化锆等,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渗透陶瓷、热压铸造陶瓷、瓷沉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等,其强度也越来越高,修复适应证也越来越广。在所有全瓷修复材料中,以CAD/CAM二氧化锆全瓷的抗弯强度最高㈣。CAD/CAM修复技术是将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自控机械加工技术合并用于口腔修复的新技术。该技术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应用范围有限,效果也不尽人意。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修复材料的迅速发展。有关该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㈤.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效果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45例。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取环磷酰胺0.6~0.8g/次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组患者联合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40~60mg/早晨饭后顿服。小剂量组患者联合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20~30mg/早晨饭后顿服,12个月/疗程。对比两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小剂量组患者疗效及其药物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小剂量疗效稍差,药物副作用也少,常规剂量疗效更优,药物副作用也更大,为此,在临床上,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150例房颤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凝血、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76.00%(57/75),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 p)及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患者对房颤的控制效果较好,并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血小板功能,调整血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