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5~85岁,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于入室时(T_0)、插管前即刻(T_1)、插管即刻(T_2)、插管成功后1min(T_3)、3min(T_4)、5min(T_5)、10min(T_6)颈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诱导插管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5时C组E和NE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T_2~T_5时S组E和NE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诱导插管期间S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0% vs 37%,P0.01),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老年高血压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反应,有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颈前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8~70岁,BMI 18.5~29.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和全麻组(C组),每组30例。S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右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4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采用QoR-40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1 d的QoR-40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未出现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有利于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汪树东  李娟  康芳  方才 《江苏医药》2013,39(8):905-90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泵注Dex 0.6μg/kg(A组)或等量生理盐水(B组)。观察麻醉前(T0)、拔管前1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和10min(T4)的MAP、HR、麻醉深度指数(CSI)和SpO2的变化,并测定各时点颈内静脉血中葡萄糖(BG)和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呛咳评分、拔管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词语等级镇痛评分(VRS)和术后躁动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T1-T3时A组拔管后MAP和HR明显降低(P<0.05),T1-T4时A组BG、Cor明显降低(P<0.05);两组CIS值在各时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拔管期呛咳发生率和呛咳评分明显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和VR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Dex可有效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稳定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泵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SBP、DBP、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呛咳、咽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 L组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ProSeal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T靠,复合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纯小儿房室缺修补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石蜡油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诱导前、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minSBP、DBP和HR,记录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呛咳、躁动、屏气及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各时点L组SBP、DBP降低、HR减慢(P<0.05),呛咳、屏气及躁动、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快通道麻醉时气管拔管反应,有利于维护麻醉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减少呼吸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手术麻醉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临床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ASAⅠ或Ⅱ级,按瑞芬太尼靶控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瑞芬太尼1.5ng/ml,B组:瑞芬太尼2.0ng/ml,C组:瑞芬太尼2.5ng/ml。三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观察并记录入手术室时(T_1)、插管前(T_2)、气管导管过鼻咽即刻(T_3)、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T_4)、导管套囊充气即刻(T_5)、导管进入气管后1min(T_6)的MAP、HR、SpO_2、RR;并记录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肢体运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知晓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3~T_5时A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_1时比较,T_4~T_6时C组SpO_2明显下降(P0.05),T_3~T_6时C组RR明显减慢(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呛咳、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2.0ng/ml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呼吸抑制发生,适合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电子插管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魏氏喷射气管导管(WEI JET)联合光棒用于脑立体定向手术患者全麻插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常规导管联合光棒组(A组)和魏氏喷射气管导管联合光棒组(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体插管成功率、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次数;同时记录插管时间以及插管期间最低SPO_2的发生情况;术后24 h内随访患者在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喉痉挛、胃胀气、气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最低SPO_2明显提高(P0.05);插管尝试次数明显降低(P0.05);插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魏氏喷射气管导管联合光棒用于脑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不仅有助于改善插管期间氧合,降低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更有利于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