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脊柱骨折合并伤,可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外泌体作为纳米级的细胞微粒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受到广泛关注.脊髓损伤时来源于脊髓组织细胞的外泌体对损伤进程与组织修复产生影响;另外,外泌体可作为脊髓损伤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案也被广为研究.笔者就脊髓组织中各类细胞外泌体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多...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脊髓损害,临床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具有极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以及社会活动。我国2018年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CI,tSCI)发病率为50.484人次/100万人,已高于欧洲地区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美国2017年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约有30万SCI患者,每位患者的终身医疗费用在(111~473)万美元之间。SCI按照时间和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在SCI急性期,由于出血、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的破坏和胶质细胞激活,大量免疫细胞迅速浸润并分泌细胞因子,脊髓组织表现为血管损伤、离子失衡、兴奋毒性、自由基产生、钙内流增加、脂质过氧化、炎症、水肿和坏死等一系列脊髓微环境失衡的特征。中性粒细胞是急性期最早进入损伤部位的循环免疫细胞,对SCI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损伤部位释放各种毒性介质,杀死微生物、清除受损组织,同时介导其对周围细胞的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其部分代谢产物可降低炎症水平,对SCI的恢复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充分了解中性粒细胞的特性及其在SCI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SCI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为临床治疗SCI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