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143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粪便蓄积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病变区域以上的非炎性肠管时,就可能发生近段粪便的壅滞,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结果证实大约10%的远段结肠炎病人合并有粪便壅滞。方法:经乙状结肠镜检查并直肠活检确诊的52例活动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病人进入这组研究。每例病人每晚服含有10个志物的胶囊(硫酸钡浸透的聚乙烯小丸,平均重量为27mg)一枚,共14天,于第15天下午2点摄腹部平片,测定存留标志物数目,以此来估计结肠转运时间。根据22例健康人检测结果,90%滞留3~61标志物,故肠近段粪便壅滞的含意是指患者存留70个或更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95年春对九洲港货运港区的鼠密度和灭鼠效果调查,结果鼠密度投药后(4.1%)比投药前(24.6%)有明显下降,灭鼠率达83.3%;根据九洲港货运港区鼠患情况,提出防鼠灭鼠建议。  相似文献   
3.
血清a┐L┐岩藻糖苷酶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初探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郭荣斌孙晓华梁浩刘迎娣关键词肿瘤,肝,原发性;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7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  相似文献   
4.
5.
双原发肺癌小肠类癌1例消化科刘庆森,梁浩病理科赵海璐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0岁。主因发烧、咳嗽、周身不适20余天,于1989年9月29日入我院。曾在外院X线检查示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右下肺发现一圆形阴影,疑为肺癌。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既往有肺结核病...  相似文献   
6.
7.
实验性附睾淤积症引起家犬附睾起始部主细胞超微结构异常改变,但较附睾体部所见为轻;经超声波处理后(功率0.75W/cm~2,每日一次,每次8min,连续7日)则见其明显改变、或完全恢复,且未造成附睾起始部主细胞新的损伤。本实验结果在与附睾体部主细胞相应变化进行比较后,发现由于附睾淤积症对附睾管不同部位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这种形态和功能均已不同程度改变了的附睾不同部位的主细胞对超声波作用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除因主细胞功能状态不同外,尚与超声波声场的不均匀有关,提示探寻超声波治疗最适宜的量不仅必要,而且是有可能找到的。  相似文献   
8.
以每日5mg/kg的3-氯丙二醇及75mg/kg的2,3-氧丙醇同时给大鼠灌胃,连续给药2天后停药8天,共10天为一疗程。观察了3,6,9疗程结束时,附睾起始部主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及附睾管起始部的精子和肝脏、肾脏的超微结构。发现在3、6疗程末,附睾主细胞的高尔基复合体扁平囊变窄,大泡皱缩。在6疗程末,细胞表面的吞饮小泡和静纤毛减少。仅在3疗程见到粗面内质网扩张。9疗程的超微结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区别。结果提示,每一疗程药物引起的附睾主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多数动物是可恢复的。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动物于疗程之末,尚未完全恢复。在第6疗程末的肝脏,有部分肝细胞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体积缩小,基质电子密度增高。这些变化可能是一种轻度的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在3,9疗程均未发现,说明它与疗程长短不呈平行关系。肾尿细管上皮细胞及附睾起始部精子的超微结构,无可见改变。这一结果为阐明3-氯丙二醇及2,3-氧丙醇合并用药的抗生育作用,及对有关内脏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1(s)和非同义替换(1(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食管疾病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红  梁浩 《中国医刊》2001,36(3):12-12
近年来 ,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等常见食管疾病的内镜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已有 6 0年的历史 ,圈套结扎和组织粘合剂注射是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新进展。国外报道酒精性肝硬化为主的人群 ,圈套结扎治疗与硬化治疗相比至少同样有效 ,圈套结扎治疗的耐受性好 ,疼痛、吞咽困难等并发症较少见。 3、5、6、7甚至 1 0环的多环连续套扎器使得操作更为便捷 ,圈套结扎治疗除适于择期治疗外 ,也可用于急诊止血 ,不过术后近期再出血率较高 ,可能与橡皮圈弹性疲劳有关。由于我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继发于乙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