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不同参数Nd:YAG激光(1064nm)对髓核组织的消融能力。方法:新鲜山羊腰椎标本制作成脊柱功能单位144个,随机分为18组,每组8个。前9组采用间断发射激光行髓核消融术(A方法),消融总能量和脉冲频率分别为250J/10Hz(A1组)、250J/20Hz(A2组)、250J/30Hz(A3组),500J/10Hz(A4组)、500J/20Hz(A5组)、500J/30Hz(A6组),750J/10Hz(A7组)、750J/20Hz(A8组)、750J/30Hz(A9组);后9组采用连续发射激光行髓核消融术(B方法),消融总能量和脉冲频率分别与A方法各组对应。采用1064nm Nd:YAG激光,脉宽0.4ms,激光发射功率为10W。A方法激光每次发射持续时间1s,再次重复发射的间歇时间1s。测量消融前后标本的质量,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汽化腔大小。结果:A方法在相同总能量条件下,脉冲频率20Hz时,消融量及汽化腔长、宽轴大于10Hz与30Hz组;脉冲频率相同条件下,能量750J时的消融量和汽化腔长、宽轴大于250J与500J组;频率与能量无交互作用。B方法在脉冲频率相同条件,能量750J时的消融量和汽化腔宽轴均大于250J与500J组,频率与能量无交互作用;频率20Hz、能量750J时,汽化腔长轴最大。相同参数激光消融量除750J/30Hz时B方法大于A方法,其余各组两种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汽化腔长轴250J/30Hz、750J/20Hz、750J/30Hz时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汽化腔长轴B方法均大于A方法;汽化腔宽轴500J/10Hz、500J/30Hz时B方法大于A方法,其余各组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同参数下,Nd:YAG激光发射方式影响激光对山羊髓核的消融量及汽化腔形态。相同发射方式下改变激光参数可影响激光的消融能力,相同能量下,激光脉冲频率影响激光的消融能力;相同脉冲频率下,激光能量越大消融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
李晗  吴冯胜  徐执扬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骨科》2023,14(3):288-290,296
目的 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L”型排钉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支具固定及适当功能练习。观察病人手术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大小。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级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1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14.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螺钉、锚钉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 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L”型排钉锁定钢板结合锚钉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骨不连(nonunion)又称骨折不愈合,指骨折经过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时间6个月,且延长治疗3个月仍未达到骨性愈合,临床表现为骨折处假关节活动,X线片示骨折端骨痂较少,骨端分离,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封闭.经临床和X线证实骨折已停止愈合且估计不会再连接时,才能诊断为骨不连[1].骨不连的确切病因不明,但与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有关.Helfet DL等[ 2]认为不恰当的使用内固定器材是造成骨不连的主要因素.Jain AK等[3 ]认为骨折并发感染更易发生骨不连. 骨不连的治疗要求骨折端准确复位、坚强固定和充分植骨.Ecarlos RM等[4 ]认为骨折坚强固定,同时清除骨端剪力、扭转及移动等有害应力能使骨折端稳定,有利于骨端血运重建.骨不连的愈合,主要取决于骨折端固定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5],而骨折端血循环和成骨潜力是决定骨不连能否愈合的关键.本文就四肢长骨骨不连的常用外科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种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综合征,是周围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易引起下肢足踝畸形,尤以高弓内翻足多见。由于CMT病涉及多学科,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对此病的治疗熟悉甚少,使此类患者就医时出现较大困惑。本文参考近年文献,归纳认为对于CMT引起的足踝畸形的外科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畸形类别与程度、肌力失衡的范围及程度、患者对矫形治疗的期望值等因素确定手术指征、制定矫形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5月,应用PLDD治疗且获得3年及3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22~80岁,平均52岁。激光汽化总能量500~800J/椎间盘,平均644.8J/椎间盘。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应用JOA法评定疗效,同时应用NRS法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主要症状(腰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进行评分。另外,将患者按年龄分为≤55岁组和>55岁组,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随访8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6.0~88.5个月,平均60.1个月,按JOA疗效评定方法,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的JOA优良率分别为55.17%、77.01%、81.61%、81.61%、85.06%、87.35%、85.71%、85.10%、84.21%,术后不同时期优良率与术后1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各主要症状NRS评分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以上,年龄≤55岁和>55岁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良好,术后3~6年以上疗效稳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空心钉复位尺骨鹰嘴截骨结合垂直锁定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就诊的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尺骨鹰嘴截骨部复位采用1枚6.5 mm空心钉结合钛缆张力带的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支具固定及适当功能练习。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症状等并发症。肱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6周,钢板、螺钉位置良好;尺骨鹰嘴截骨处骨性愈合,未发生移位、骨不连等情况。随着术后愈合时间的增加,术后12个月时,平均肘关节屈曲角度为(119.33±11.63)°。末次随访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平均85 (65~95)分。优7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0%。结论 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效果满意;改良6.5 mm空心钉结合钛缆张力带复位尺骨鹰嘴截骨部操作简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空心钉结合锚钉与空心钉单独固定治疗胫骨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接受诊治的28例胫骨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钉结合锚钉固定治疗的1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20~65岁,平均33.8岁;运动损伤4例,道路交通伤10例.行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钉治疗的1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0~65岁,平均34.7岁;运动损伤3例,道路交通伤1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各功能、关节渗液、下肢静脉血栓、螺钉与锚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9个月,两组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91.24±2.29)分vs.(181.26±1.56)分,P<0.05;(92.28±3.29)分vs.(88.02±3.32)分,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4.29%,P<0.05).结论 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钉结合锚钉固定治疗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胫骨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未延长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8年的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 PLDD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我: 2002年 12月至 2009年 6月应用 PLDD治疗的 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连续随访。男 32例, 女 26例;平均年龄 51.8岁(26~74岁)。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20分法)和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评价所有患者的术后疗效;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病程各亚组患者术后 2年的 JOA评分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4年、6年和 8年的 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 37.9%、51.7%、65.5%、81.0%、82.8豫、80.9%、72.4%和 72.7%, 术后 6个月至 8年的各时间点与术后 1个月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约 0.05)。术后末次随访各疼痛症状(颈痛、肩痛、上肢疼痛)的 NR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 0.05)。病程臆18个月患者术后 2年 JOA评分优良率(93.3%)高于病程跃18个月患者(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 0.05)。结论 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可靠、稳定, 患者的病程长短可能会影响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一种比较成熟、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1986年Choy等[1]首次应用Nd:YAG激光行腰椎PLDD并获得成功。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颈、胸、腰椎间盘疾患的治疗[1、2],其经皮减压成功率为63%~89%[3]。对于PLDD,热效应对髓核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在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PLDD中的热效应与温度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