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后路经可扩张通道采用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失稳性疾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随访,最短12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或马尾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296.3 ±82.4) ml,总手术时间为(182.5±26.1) min、椎弓根钉系统置入时间(38.3±6.4) min;术后1周VAS比术前1d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3个月、1年VAS、ODI评分比术前1d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椎间隙高度有明显增加.术后1年时融合率为100%.[结论]纹牙弧轨钉板系统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适合经可扩张通道下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可扩张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对132例腰椎失稳性疾病患者经可扩张通道行微创固定融合手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固定,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1年时复查.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钉板(钉棒)置入时问、总出血量;各时问点VAS评分、ODI及改善率;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时的椎问隙高度;术后1年的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微创通下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钉板置入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周、3个月和1年时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ODI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进一步改善,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改善率为(79.46±6.34)%,对照组改善率为(76.73±4.49)%,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问高度明显改善,1年时两组椎问隙高度均有丢失,但仍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椎问隙高度丢失大于对照组.术后1年时,观察组融合率为98.48%,对照组融合率为87.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纹牙弧轨钉板系统在微创通道下行腰椎固定融合术安装方便,固定可靠,适合在可扩张通道下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置钉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本科收治并采用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定位导板,术中依据定位导板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螺钉角度,制备钉道,辅助完成颈椎椎弓根钉置钉。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拍摄颈椎CT,使用PSR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其中PSR Ⅰ级88枚,Ⅱ级4枚,没有出现Ⅲ级螺钉,置钉成功率100%。[结论]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螺钉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12月,对收住本院的216例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Quadrant通道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手术。在术前、术后3d、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X线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以及矢状位后凸角,评价固定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3.6±9.4)个月。术前、术后3d、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6.7±0.6,2.5±0.7,1.4±0.3和1.1±0.4,术后各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时间点ODI指数分别为87.7%±4.1%,71.5%±3.2%,12.4%±3.7%和11.6%±1.6%;术后3d即有改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的ODI指数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分别为30.4%±10.1%,11.9%±2.9%,13.3%±3.2%和13.7%±3.1%,术后各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伤椎Cobb角分别为22.6°±2.5°,7.5°±0.6°,6.4°±1.2°和7.3°±0.9°;术后各次随访的矢状位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时骨折椎体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生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伤椎稳定区置钉单节段固定的方法治疗A型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临床常见,中后期膝关节内侧破坏严重,出现屈曲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自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我们采用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治疗高龄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6例腰椎间盘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腰椎间盘炎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先经保守治疗,13例治愈,3例好转;8例保守治疗无效及2例根据患者需要改用手术治疗,9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腰椎间盘炎应早期确诊,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总体预后良好。保守治疗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2月至2007年7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0例,减小了切口及创伤,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