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压氧治愈减压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4岁,因工作需要于200年9月26日潜入海水深约18m处进行作业,工作1h后,由于出现紧急情况,患者从水深约18m处快速浮出海面,出水后约2h患者自觉头晕、恶心、耳鸣等不适,并感双上肢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严重酸痛不适,潜水后第2天到本科就诊。根据患者是潜水员,平常身体健壮,有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所导致的乃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诸城市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形成脑积水患者的资料,并选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伤后的30d时间内出现死亡的患者6例,在出院后随访的1~3年时间内的48例患者,生活自理患者23例,可以从事简单工作患者8例,需要人护理的患者14例,植物生存患者3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9例,继发脑梗死患者5例,出现肾功能障碍患者4例,并发颅内感染患者6例,尿崩症患者2例,癫痫患者3例。结论在治疗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过程中要采取及时有效地腰大池持续引流、脑室外引流以及脑室-腹腔引流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肾损伤中低流量和高流量持续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我院肾病内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52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对象,根据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6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低流量持续治疗,对照组采取高流量持续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ICU病死率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在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两项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肾损伤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中,低流量与高流量持续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低流量组治疗时间较短,肾功能恢复情况更好,且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上用量更少,滤过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4.
灌肠是临床上治疗肠道疾患、盆腔炎、镇静等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药液能在肠道内保留较长时间,而且保留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临床上,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导管代替肛管,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又称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急性胆管炎的一种严重类型,在我国是一种极为多见的胆管疾病,病死率高.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ACST28例,无一例死亡,现就手术时机,术式选择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农民。因驼背、颈部活动受限36年,张口进食困难8个月,于1995年12月4日以“强直性脊柱炎”收入院。查体:消瘦盆血貌,过度屈颈低头位,双目不能平视,下颌抵于胸前,张口受阻,上下齿间距为零。脊柱呈弓形驼背,颈椎强直,各方向活动均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深浅感觉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X线片示颈椎过度屈曲,呈“竹节样”改变,广泛前后纵韧带骨化,椎间隙消失。化验:ESRZlmm儿。RF(+),Hb1029/L,心、肝、肾功能正常。术前颅骨牵弓IZ周无效,拟行手术矫正。设计截骨平面为C7~TI水平,截骨…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按解剖部位划分为颈、胸、腰椎三种间盘突出。在腰椎有人将上三个椎间隙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以区别于L_4/_5.L_5/S_1间盘突出。但L_1/_2与L_2/_3、L_3/_4间盘突出有明显的病理解剖区别,手术方法也不相同。下胸椎间盘突出与上、中胸椎间盘突出分别压迫腰、骶髓和胸髓,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区别。下胸椎间盘突出症和L_1/L_2间盘突出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因而作者将此段(T_9~L_2)间盘突出称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对6例病人进行分析。认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双重存在,多组肌肉无力,肛周感觉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CT、MRI是主要检查手段,侧方入路间盘摘除是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动脉钙化进展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07月~2017年08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估入组患者动脉钙化,营养状况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动脉钙化进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动脉钙化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动脉钙化组患者MQSGA评分高于非动脉钙化组,上臂围,上臂肌围、干体重均低于非钙化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动脉钙化情况与营养状况评分和MAMC值的相关性,结果如下图,营养状况评分与动脉钙化呈显著正相关(r=0. 272,P=0. 008),上臂肌围与动脉钙化呈显著负相关(r=-0. 387,P=0. 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包括25羟维生素D3,年龄、糖尿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总胆固醇、磷。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动脉钙化进展呈显著正相关,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包括25羟维生素D3,年龄、糖尿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总胆固醇、磷。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人文管理和整体护理,提高神经外科医护安全管理;通过分析神经外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规范了神经外科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保证了神经外科各项医疗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我科室在2009年度至今的医疗纠纷减至0;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承担风险越来越大,在注重医护质量的同时,加强外科安全管理,保证外科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病例介绍:患儿男性,7岁,因手部多指并指畸形就诊.查体:左手6指,食指尺侧一多指并指,其多指基底部位于中指掌指关节处,骨性结构指向中指掌指关节,未与其组成关节;中指末节缺如,与无名指并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均呈屈曲位,伸直障碍.双足第二、三、四足趾及第二、三跖骨缺如,呈蟹趾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