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骨水泥网袋结合椎弓根锚定技术治疗Ⅲ期可复性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Ⅲ期可复性Kummell病病人35例,均采用骨水泥网袋结合椎弓根锚定技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并发症,比较手术前、术后次日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值、Cobb角及伤椎中线高度。结果 手术时间35~63分钟,平均(45±5.8)分钟,手术失血10~35ml,平均(20±5)ml,骨水泥注入量4.5~7.8 ml,平均(5.5±1.8)ml,骨水泥漏4例,其中椎间隙漏1例,椎体侧漏2例,椎体前漏1例,无骨水泥椎管漏,所有骨水泥漏未导致临床症状,无骨水泥中毒及肺栓塞。无骨水泥团块滑移。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5)个月,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值术后第1天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较术后第1天略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伤椎中线高度及Cobb角情况,伤椎高度术后第1天较术前恢复明显恢复,Cobb...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护士长谦卑型领导行为与护士建言行为的现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6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谦卑型领导量表、建言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谦卑型领导行为量表总均分为(3. 13±0. 37)分,护士建言行为总均分为(5. 36±0. 67)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护士长谦卑型领导行为与护士建言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护士长可通过培养谦卑型领导的领袖特质,有效提升护士建言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关节突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78例,其中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PLIF)者为对照组,行椎板减压关节突融合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脊柱稳定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天、6个月、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3天、3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分数(JOA评分)较术前上升(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术前下降(P<0.05),而两组间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板减压关节突融合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保持脊柱功能的稳定性,具有组织创伤小,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CroweⅡ、Ⅲ型DDH并重度HOA患者74例,37例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0例,年龄42~65(58.40±4.9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29(23.02±2.21) kg·m-2。37例行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为研究组,其中男5例,女32例,年龄41~65(57.31±5.42)岁,BMI 18~29(23.14±2.07) kg·m-2。患者术前表现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受限、步态不稳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旋转中心垂直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采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的39例高龄Ⅲ型Kümmell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为(73.0±4.2)岁(70~85岁)。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2.3)月(9~21个月)。手术时间(75.0±12.1) min(65~92 min),失血量(93.0±11.2) mL(75~110 mL),住院时间(7.2±1.2) d(6~10 d)。术后第2天CT检查发现骨水泥椎间隙漏2例,骨水泥椎旁漏3例,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ODI分别为(2.7±0.8)分、33.0%±2.5%,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2天的椎体中线高度百分比(87.5%±9.8%)较术前(45.3%±11.2%)明显恢复,后凸Cobb角(6.5°±2.3°)较术前(25.8°±5.1°)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数据虽较术后第2天时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安全有效,可以明显减轻胸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