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2S处理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再灌注2h建立MIRI模型;H2S处理组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前腹腔注射14μmol/kg的硫氢化钠(Na HS)。再灌注24h后,从腹主动脉中取血、分离血清,剥离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通过试剂盒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心肌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分析心肌细胞质内Keap 1表达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 H2S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模型组血清CK-MB、LDH、cTnI水平、心肌MDA活性、细胞核Nrf2、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1β、IL-6、IL-18、TNF-α含量较对照组增加,而心肌SOD、GSH-Px、CAT活性及细胞质Keap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经H2S处理后,血清CK-MB、LDH、cTnI水平、心肌MDA活性、细胞质Keap 1表达水平、心肌IL-1β、IL-6、IL-18、TNF-α含量及细胞核NF-κB p65水平下降;心肌SOD、GSH-Px、CAT活性及细胞核Nrf2水平升高。结论外源性H2S对MIRI大鼠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及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对背根神经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e-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鞘内注射1 nmol LPA进行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造模后24 h将小鼠随机分为:人造脑脊液[LPA+aCSF(artificial cerebralspinal fluid)]组和臭氧(LPA+O3)组。同节段椎间孔分别单次注射aCSF或臭氧。在注射LPA前(t0)、注射臭氧或aCSF前(t1)、注射臭氧或aCSF后24 h(t2)、3天(t3)、7天(t4)、14天(t5)时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每组8只,共48只),并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在不同时间点(t0-t4)检测背根神经髓鞘蛋白MAG及TNF-α的表达变化(每组3只,共30只)。结果:①与人造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显著上升,维持到第7天;②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注射后24 h TNF-α表达显著下降,3天时最低,并维持到第7天;③与人工脑脊液组对比,臭氧组注射后24 h和3天MAG的蛋白定量表达稳定,无进一步降解,仅在第7天时稍下降。结论:在溶血磷脂酸脱髓鞘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单次椎间孔注射臭氧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以及维持MAG稳定性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Reeli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以往的研究认为其主要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在神经元的有序排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在发育成熟的神经组织中reelin也有较高的表达,并且对突触的功能产生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谷氨酸盐受体表达变化及其亚单位重组是突触可塑性调节的重要形式,在学习记忆和疼痛信号的传递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reelin调节突触可塑性变化,尤其是调控谷氨酸盐受体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氯化锂对根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制作注射式背根神经节压迫的根性神经痛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S组,n=12),模型组进一步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C组,n=12)、早期治疗组(E组,n=8)、晚期治疗组(L组,n=8).S组和C组在制模后第2,3,4,12,13,1...  相似文献   
5.
昼夜节律紊乱在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表达及合成NAD+相关的关键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受到NAD+的调控,NAD+表达减少可导致昼夜节律明显紊乱。补充NAD+的前体物质或者促进NAD+生成在缓解昼夜节律紊乱的同时可以明显缓解衰老、神经退行性病变、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减胎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杂性多胎妊娠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RFA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包括流产、早产、足月产、活产、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质量等。结果: 9例患者中有2例是双绒毛膜三羊膜囊妊娠,有5例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之一胎儿畸形行减胎术,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Ⅲ期减胎,1例为双胎之一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sFGR)Ⅱ型行选择性减胎术。9例患者均一次性RFA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均无手术并发症,仅1例于减胎术后2周流产,其余均获得活产。结论: RFA对复杂性多胎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损伤小的宫内治疗方式,在临床上应该根据绒毛膜性及患者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减胎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骨癌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3H/HeN小鼠40只分为5组:假手对照Sham组(S组n=8),癌痛模型对照Control组(C组n=8)和KN93 Treat组(T1组n=8、T2组n=8、T3组n=8).C组和T组(T1、T2、T3)小鼠左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溶于α-MEM的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骨髓腔注入不含NCTC 2472细胞的α-MEM.在术后的第14天S组和C组鞘内注射20%DMSO 5μl,T1、T2、T3组分别鞘内注射溶于20%DMSO的KN93 15 nmol/5μl、30nmol/5μl、60nmol/5μl.各组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的0.5 h、2h、4h、8 h检测小鼠的自发抬足次数、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 鞘内给予KN9315 nmol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无影响,鞘内给予KN93 30nmol、60nmol能剂量依赖性减轻小鼠痛行为反应,给药后0.5 h 2组小鼠自发抬足次数[(7.25±1.49)次、(4.12±1.36)次]比C组[(11.62±1.92)次]降低,PWMT[(1.28±0.14)g、(1.75+0.46)g]、PWTL[(14.64±2.12)s、(16.85±1.61)s]比C组[(0.47±0.16)g、(11.32±1.68)s]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作用2h达到高峰,维持到4h左右,8 h后基本消失.结论 CaMKⅡ在骨癌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鞘内注射KN93能够剂量依赖性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不同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和促排卵方案对体外受精(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213例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的资料,将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年龄≤30岁、30~35岁、>35岁三个年龄段中,按Gn的用量分成Gn总量<50支组和Gn总量≥50支组;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三组:长方案组、短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妊娠率和周期取消率.结果 年龄分层分析中,Gn用量<50支组与(Gn总量≥50支组比较,基础促卵泡激素(bFSH)、雌二醇(E2)峰值、受精率、周期取消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长方案组的种植率(26.85%)和临床妊娠率(45%)高于长方案和短方案组,周期取消率也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Gn剂量不能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结局,故不可盲目增加卵巢低反应患者Gn的用量,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在妇产科病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单纯的双子宫畸形患者一般并无自觉症状,多是因为面临生育问题就诊。另有少部分患者伴有阴道斜隔继发感染后形成宫腔积脓引发腹痛就诊,因此首次发现合并单肾。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其妊娠结局的预测进行阐述,结合相关文献,学习此类病例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对其全面的认识与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螺内酯对大鼠神经根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成功鞘内置管后无运动障碍的♂SD大鼠77只,体质量280~320 g,制备注射式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7)、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n=27)和螺内酯组(Spir组,n=23)。Spir组于造模后d 2~4,每次给予螺内酯3μg,每天2次。Sham组和CCD组则给予等量的10%酒精。于造模前、后d1、d 4、d 7、d 10、d 14测量双侧后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aw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辐射刺激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CCD组和Sham组n=12;Spir组n=8)。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d 4、d 7、d 10脊髓背角中磷酸化的p65(p-p65)在各组间的表达变化(n=5)。结果与Sham组相比,CCD组同侧PWMT(P<0.01)和PWTL(P<0.01)明显降低,脊髓背角中p-p65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对侧(P>0.05)和Sham组(P>0.05)则无变化。鞘内给予螺内酯后,术后d 4、d 7的PWMT(d 4:11.58±1.38 vs 7.71±0.82,P<0.01;d 7:10.89±1.46 vs7.49±1.11,P<0.01)和PWTL(d 4:14.14±1.52 vs 8.19±1.32,P<0.01;d 7:13.56±1.63 vs 8.56±1.56,P<0.01)明显降低。同侧脊髓背角中p-p65的表达也明显下调(P<0.01)。结论鞘内注射螺内酯对慢性压迫大鼠背根神经节诱发的神经根痛有治疗作用,抑制MR-NF-κB信号通路是其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