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周次清老师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重点,本虚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瘀血脉阻是建立在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阴阳失调的基础上。治疗上在补虚的同时适量配伍泻阴火之药,充分体现了“元气不足而心火独亢,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针刺加激光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加激光治疗多发性神经炎32例金镜,张艳东,蒋友松吉林省吉林中心医院(吉林132011)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四肢末端的运动、感觉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在中医学“痿证”、“痹证”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因具有远侧性、对称性,治疗上颇为棘手,历来被医者视为痼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凹侧撑开预矫形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后双侧依次上棒二次矫形的手术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主弯顶椎偏距(AVT)、躯干偏移(TS)。结果 病人随访(9.0±6.3)个月(1~16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97.4°±10.0°,次弯Cobb角:55.6°±8.4°,TK:50.4°±20.3°,LL:62.7°±6.3°,AVT:(7.64±1.55) cm,TS:(2.00±1.93) cm;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25.8°±8.1°,次弯Cobb角:21.0°±12.0°,TK:24.9°±9.6°,LL:31.6°±11.9°,AVT:(2.34±1.45) cm,TS:(1.26±0.63) cm;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21.2°±9.1°,次弯Cobb角:22.4°±16.1°,TK:32.8°±12.0°,LL:37.6°±14.0°,AVT:(2.41±0.81) cm,TS:(1.6±1.4) cm。除TS外,上述其他指标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7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遂进行手术清创以及内固定取出术后再愈合。结论 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能够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且出血少,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其病机病因复杂,对于头痛有表里之辨、虚实之辨等辨证施治。正确辨别,对症治疗和入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CT导引下应用硬化剂穿刺治疗肾囊肿的经验。方法 56例患者,其中36例为单纯性肾囊肿,20例为多发性肾囊肿。囊肿大小直径为1.9~13.5cm。应用19~21G抽吸针抽吸,抽出囊液。注入99.7%无水酒精,酒精量以抽出囊液的25%为宜。结果 本组随访病例46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一年,单纯囊肿疗效为97.6%,多发性囊肿疗效为91%,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应用硬化剂穿刺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疗效高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加灸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膝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在我国东北地区较为常见,是多发病,其发病季节多在春、秋、冬季,其临床表现多以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伴有肢体屈伸不利,活动后加重,甚至步履艰难,夜不能寐,不能直立等。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加灸的方法,共治疗本病256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4.5%。  相似文献   
8.
9.
10.
延迟性脾破裂2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3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诊治并结合文献分析,作者认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应采集可靠的病史并结合受伤机制加以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不断地搜寻临床证据,排除干扰,细致查体分析。多部位重复腹穿、腹腔灌洗及反复B超、X线检查,对脾破裂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应受重视,对手术方法,应积极争取脾修补术,对难于修补者行脾部分切除术。临床证实,多数脾破裂采用保脾手术可获得成功。这样势必对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大有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