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脱细胞纤维环基质和纤维环干细胞均来源于纤维环组织,二者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将兔的纤维环干细胞和猪的脱细胞纤维环基质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在脱细胞基质支架上的生长状态。
  方法:制备猪脱细胞纤维环基质,通过扫描电镜和 DAPI 染色观察材料制备效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基质的成分;分离和培养兔纤维环干细胞,将第1代纤维环干细胞种植于脱细胞纤维环基质表面,行细胞骨架染色,倒置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制备成的猪脱细胞纤维环基质呈白色半透明状,扫描电镜下为纤维网状结构,DAPI染色显示无细胞残留,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脱细胞纤维环基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第1,3,7天的细胞骨架染色显示细胞很好的黏附于支架表面,生长状态良好,表明脱细胞纤维环基质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纤维环干细胞在其表面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3D打印模型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接收的68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名实习生接受传统带教方案,观察组35名实习生以传统带教方式作为基点接受3D打印模型教学方法,对比各项指标.结果 和对照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实习生的带教方式满意度(84.85%)相比,观察组实习生的带教方式满意度(97.14%)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3D打印模型教学模式,对骨科实习生具有提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效果,对其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88例GenantⅠ、Ⅱ、Ⅲ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记录GenantⅠ、Ⅱ、Ⅲ型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GenantⅠ、Ⅱ、Ⅲ型骨折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VAS评分术后2 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7例(19.3%)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3例渗漏到椎体旁,4例渗漏到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发生,均未产生临床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GenantⅠ型较GenantⅡ、Ⅲ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改善GenantⅡ、Ⅲ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凸角,但随着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侧卧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侧卧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3/15,手术时间35~65(45.7±8.8)min,术中透视20~38(28.9±5.3)次,骨水泥注入量3.0~6.0(4.0±0.8)ml/椎。骨水泥渗漏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14/15。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麻醉侧卧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13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9例)患者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行颅骨牵引进行复位,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20.8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寰枢椎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术后随访,JOA评分10~17分,平均14.5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 OVCF)患者80例,根据是否采用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技术,分为对照组(常规PVP手术)和实验组(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椎内预填充联合PVP)各40例。实验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5~87岁,平均(75.30±6.58)岁。对照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3岁,平均(75.60±8.4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 ODI)、伤椎Cobb角、残余疼痛率、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98±...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3D打印模型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接收的68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名实习生接受传统带教方案,观察组35名实习生以传统带教方式作为基点接受3D打印模型教学方法,对比各项指标.结果 和对照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实习生的带教方式满意度(84.85%)相比,观察组实习生的带教方式满意度(97.14%)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3D打印模型教学模式,对骨科实习生具有提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效果,对其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雪彬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79-3079,3091
Gitelman氏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是1966年由Gitelman等[1]首次发现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肾小管性疾病,又称家族性低钾低镁血症[2],其是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3-4],其病因为编码噻嗪类敏感的同向转运子(thiazide sensitive sod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a-C1 cotransporter,NCCT)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NCCT功能障碍,引起远曲小管Na+和Cl-重吸收障碍,水丢失过多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刺激钾离子的分泌而导致低钾血症,而醛固酮水平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加钾的排泄[5],肾小管钙重吸收增加,使患者往往伴有低尿钙,尿钙排泄减低.GS患者一般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四肢及全身乏力、麻木等,而多饮、多尿不明显,肾浓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生长、发育一般不受影响.GS通常发病年龄晚,多在青春后期或成年后起病.现将本科2012年3月17日收治的1例GS患儿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云清  李华  王斌  唐雪彬  廖一峰  周呈强  孟宵 《骨科》2023,14(3):260-26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骨水泥明胶海绵复合体(PMMA-GS)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PVP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OVCF病人77例,39例采用PVP联合PMMA-GS椎内填充治疗的病人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为(73.6±2.3)岁;38例采用PVP治疗的病人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为(74.2±2.3)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两组术前、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比。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肺栓塞、血气胸、肋骨骨折、脊髓神经、重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3/39,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9)。两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高度比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PMMA-GS复合体椎内填充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OVCF病人,相比PVP治疗术式能有效降低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床反折V型复位联合PVP治疗伴椎体后壁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床反折V型复位联合PVP治疗的56例OVCF患者。根据椎体后壁是否骨折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手术床反折V型复位联合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前及术后2 d、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分析典型病例。结果: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25.0%)稍高于对照组(1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Cobb角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升高,差异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